• 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10:天律十卷

第廿五回 天律第十卷跋

作者:大寰宇宙高真   来源:大寰宇宙高真   阅读:57   评论:0

第廿五回_天律第十卷跋


第廿天律第十卷跋


觀察心念於未動,其時機在前,克制心念於萌生,其時機在後。人不畏懼慾望,就會擾亂自己的內心,心中紛亂則心神奔馳,內心追逐於外物而情欲變遷,物欲擾亂內心而情識混亂,情識混亂則良心敗壞。


良心敗懷則不可去做,情識隨物慾而轉變,物欲隨情識而變遷,情欲貪愛於外物,外物獲得後,心又改變,改變則不是自我在控制,而是被外物所控制,被外物所控制,自己的內心則被情欲所奴役。


人都知道行善能夠致福,而不知道為何行善可以致福,因為行善所以感應福報,因為福報是由善行所感召而來,而不是因為祈求才感召福報。人都知道為惡會有災禍,而不知道為惡為何會有災禍。


若不去反省自己的罪惡,心存僥倖,以為不會遭到報應,所以感應懲罰,災禍所以到來。相應生於內心,感動也生於內心,心為一身之主,感動在於心,而相應隨心。心為臣,以君制臣,臣有所不能控制。


以君化臣,臣沒有不受感化的。結果導致,是因為自己感動而來,因為強烈去感召,所以報應沒有不來的。應就是感,感來自我心,心從我應,雖在他處而暗中自然的相合。所以善導致福,不是善所導致,而是心所導致。


惡導致禍,不是禍自己導致,而是心所導致。不合義理而去做,違背禮節而去行,去行動,行動就有禍。行動來自於自己,而災禍來自於內心,像這樣的罪過,是惡所感應水火、盜賊、疾病、口舌,這樣的事情。


最後逐漸到死喪,這是禍的感應。不履邪徑,不欺暗室,感應在自身。積德累功,慈心於物,正己化人,以至於神仙可期,感應都來自於自己。天仙、地仙,感應於我,感動所到,報應也來。


所以說「如影隨形」,相聚而不相離。語善、視善、行善,常有這三種善,經過三年的累積證明,感應就是證明,證明就是報應,善惡還未做,而吉神、凶神已經跟隨,報應有如影子與聲響,證明在於近處與暗處。


受到疾病、死喪,是報應在明處與快速。說「胡不勉而行之」,並非強迫世人一定要去做,行動在於志向,關鍵在於內心。內心追逐於善惡,則禍福跟隨善惡而報應,要如何能夠逃避?


上天降下的天災,或許還有辦法可以躲避,自己造下的罪孽,將讓自己無法存活,所以用「胡不勉而行之」作為結語。


【原文】


◆天律第十卷跋


糾念於未動,其機在先。制念於已萌,其機在後。人無佈於眾慾,以分其心,心分則神馳,情逐於物而情遷,物分於心而性亂,亂則敗,敗則不可為。情隨慾而轉,物即情而移,移情於物者,物得而我易之。易之則我弗我,而物役我,物役,我而心役於情矣!


人皆知其善之所以福,而不知其善之所以致乎福。感於善、則善行而福致。是福致於善,非善之求致於福。人皆知惡之所以禍,而不知禍之所以禍,惡其惡,不致於禍。惟感於禍,禍斯應而至。


應生於心,感亦生於心,心為君,感即於心,而應隨於心。心為臣,以君制臣,臣有所弗制。以君化臣,臣無所弗化。致者、我感而求役應,求者強、而應者弗遂矣!應即感,感自我心,心自我應,雖在彼而暗合其自然。


故善之致福,非善之所致,而心致之。惡之致禍,非禍之自致,而心致之。非義而動,背禮而行,動斯行,行斯禍,動自我,而禍自心。如是等罪,惡之感也,則有水火、盜賊,疾病、口舌諸事,漸至於死喪,禍之應也。


不履邪徑,不欺暗室,感之近也。積德累功,慈心於物,正己化人,以至於神仙可冀,感自我也。天仙、地仙,應於我也。感之所至,應亦如之。故曰:「如影隨形」,相即而不相離。


視善惡,行善惡,三之云者,三年之積徵,感即為徵,徵則應,善惡未行,而吉神、凶神之已隨,應之如影響,是徵之於近於暗。受其疾病、死喪,是徵之於明、於捷。


曰:「胡不勉而行之」,非強人以不行也。行其志,行其心,心逐於善惡,則禍福逐於善惡而致,烏乎逃?天作孽,猶可違。自作孽,不可活。作乎?胡不勉而行之。是為跋。


宇宙真理聖道學院

Copyright 2017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