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01:天律一卷

第六回 賞善流通

作者:大寰宇宙高真   来源:大寰宇宙高真   阅读:130   评论:0

第六回_賞善流通


第六回 賞善流通


讀法八章


第一法 明白天律宗旨《天律聖典》的各章節都有一個主旨綱要,分別由太上、孔子、玉尊闡釋綱要的精義,綱要下有天律條目,每個綱要統合其條目,內容層次清晰,就是要使讀者掌握要點,明白綱目的宗旨,探求天道的根本,領悟天律果報的真正道理,明白善惡皆人自己召來,所以太上老君才說「禍福本無門,惟人自召」,報應如影隨形。


因此我們應該明辨是非而且謹慎進退,在起心動念之前就隨時警惕,辨別善惡的報應而決定是順從或是違背天律,勤加檢點自己的內心,如此一舉ㄧ動才能合乎道德,罪惡的報應自然就不會來!要隨時戒慎恐懼自己的內心,時時刻刻反省自己。


第二法 觀察感應因為有感所以有應,心是善惡的根源,從起心動念中就可以見到吉凶,福與禍就是如此感應的。當念頭生起時,就已經定出善惡,所以我們在心中意念出現時,就應當先審慎反省,不要等到做了壞事之後才來後悔。遇見事情千萬不要放肆去做,應當深思熟慮,審慎思考有何後果再做。


舉頭三尺有嚴格觀察世間善惡的神明,因此我們應該對報應難逃感到畏懼,所以凡事需先自我檢點,減少所犯的過失,見到善事應當勉勵去作,如此德行才可望增進。為善必定感召福報,勉勵行善必定招來吉慶;為惡則感召禍報,惡行累積必定遭受災殃。瞭解這個道理就可以明白感應禍福的起因,也可以知道隨時檢視反省自己內心的重要。


第三法 觀人觀己:知道禍福報應的準確,均由自己內心的善惡感應而來;瞭解吉凶的原因,並且捫心自問。千萬不要放任自己而導致後悔,因為等到後悔時,一切都已經太遲。也不要執迷不悟而失去改過的先機,要謹慎把握改正的機會。看到別人的遭遇,拿來反省己身,就會擔心自己是否也曾犯下相同的錯誤,將來也會受到相同的報應。如果能夠藉由看到他人的報應而明白善惡的道理,自己就不會犯相同的過錯?


第四法 獨處的時候更要謹慎在暗室獨處的時候,不要心存僥倖以為沒人會看見;在天黑風雨的時侯,不要以為上天不會察覺。必須知道心念起於自己的心中,而善惡之氣早就顯現於頭上,不論是否有人看到,都應當知道神明隨時都會在頭上鑒察,所犯的過錯,早已被詳細紀錄。


時時提醒自己舉頭三尺有神明,內心自然就會與空中的神明,彼此互通感應。心中所動的意念就會與神明的心意,默默的感應互通。深刻研究因果報應的道理,可以明白古今善惡報應的真實,瞭解善惡之心與因果報應,就會對天律報應的嚴密感到恐懼


第五法 觀看天律 思惟真理《天律聖典》中蘊含著真理,都明列於條律之中。天律中對於各種人性善惡,也都一一記載。每條律法都有他相對的善惡果報,因此必須研究天律律法的要點,並且明白其規定的要旨。必須時時反省自己的內心,就知道天律法條規定的用意。明白因果報應的道理,就知道天律法條的可懼。深加研究天律治世的原理,則就明白應當自正內心。


第六法 天律就是審察自己內心過錯是從心而起,天律就以內心的善惡去懲治與教化。心念生起,然後身體行動,報應則依據身體所犯下的罪行而去懲罰。我們閱讀天律,需仔細用心體會,三世的果報確實不虛。逐條去思考,而且參考那些報應的實證


心中的起心動念,真是必須小心警惕。不論是已犯或未犯,隨時都要自我反省;在實際行動之前要謹慎斟酌自己的起心動念是否合乎正道。若是能合乎正道則行動,不合乎正道則停止,只要隨時反省警惕,怎麼還會觸犯天律呢


第七法 觀查過錯 畏懼報應過錯有已被發現與未被發現兩類,報應也有分遲緩與快速兩類。我們如果知道冥刑報應的慘烈,就會恐懼有朝一日自己也會犯下天律而遭受到殘酷的冥刑。我們如果明白果報的嚴厲,就會早日改過自己的罪惡過失。千萬不要一犯再犯,再犯則難逃懲罰。


若是仍然執迷不悟,最後將會因此而自取滅亡。不知道要觀察反省自己的過錯,渾渾噩噩得過且過,最後必定難逃災殃。然而如果能夠時時刻刻觀察自己的過失,則心中就會常懷報應的恐懼,任何時間都會謹慎反省,有過錯立即改正。


第八法 畏懼報應 常思行善善良的思想與善良的行為,這些都是世人本來就有的良善天性,正所謂人性本善。因為染上私情與貪欲,所以才會逐漸喪失善良的天性。閱讀《天律聖典》所列出的罰惡法條,須明白惡行必須改除,才可以免去懲罰。


相對的,人世間的福善之報,善行必須累積而富貴才能夠降臨。悔改過錯,要立即行動不要蹉跎怠慢,怠慢則懲罰將至,後悔莫及。相對的,積德行善,也要努力去做,不以善小而不為,等到累積一定的福報之後,富貴吉祥自然而生。自我約束,憂懼懲罰,刑罰自然不會找上自己。


能夠修身養性,命運自然操之在自己手中。天律是上天為了賞善罰惡而設立,能夠純善無惡之人,又怎麼會擔心上天的懲罰?若能依天律奉行,即使成仙也是可能。詩曰:八章讀法理詳明。克己工夫在實行。遷改自當裁進退。天條燦著正人心


必讀四條


為官者必讀:《天律聖典》所寫的都是約束內心的方法,國家法律就不包含此種方法。為官的以天律考察人民的意圖與自己的內心,則不論是審判或是行政時,既能對人民的犯罪明察秋毫,又能時時刻刻反省自己的內心是否公平公正。為官的既然畏懼上天的懲罰,更應當要守住良心以公平公正的態度來對待人民,不敢違背天律,徇私舞弊或誣賴陷害,為自己的子孫留下福報。所以《天律聖典》是所有為官者不可不讀的聖典。


公職人員必讀:凡是任職於政府公家部門,其所經歷的事物,多半是關於人民互相爭訟、爭執的事情,另一半則是關於他人的生命、財產的事情。而這些公務行政公平與否都會造成公職人員自己的因果報應。公職人員不閱讀天律,就不知道行善受福與造惡受禍的道理,言語行為,身口心意,就很容易就產生偏差。只要對人民有所損害時,就是在損害自己。好事不長久,禍患轉眼即生


因為不閱讀天律,所以對其中的報應就不瞭解。若能以此書作為準則,時時閱覽並生起敬畏天律果報之心,就能生出覺悟之心,再由覺悟轉而成為慈悲、忍耐之心,再由慈悲而轉化為救護之心。公職人員待人處事沒有虐待殘害的事,則也可以隨時累積自己的福報,所以任職公家機關的人不可不讀此聖典


讀書人必讀:希望成為賢人、聖人或成仙、成佛的方法,都必須在行善除惡上用功。即使世人求富貴、長壽與子孫賢良,也無不是在此去惡為善的功夫上用功。本書於善惡兩途的條律,層層詳細備載,件件皆有明確的鐵證。陰間的冥刑報應在生時見不到,則以陽世間的官刑牢獄之災作見證。


轉世報應在今生不可見,則以當世跛殘、缺廢、疥瘡、毒瘡、六根不全、困苦下賤等類似的事情上應證。現世報不可見,則以水火、盜賊、疾病、死喪、橫禍等類災禍上作見證。並且只要多加閱歷世間人事,不管是在自己親人還是外人身上,檢驗他以前的行為如何?以後的遭遇又如何?可以驗證其遭遇的違心、橫逆等各種不如意的事,都不是無緣無故就發生的!


如果能與天律法條互相對照,時時加以警惕,去除被蒙蔽的私心,重新開啟本來具有的良心,則又何必害怕會觸犯天律遭受報應呢!道家與佛家都希望成仙成佛,讀書人若希望成賢成聖,沒有不是從遷善改過,積德累功開始。求富貴、功名、爵祿、長壽與子孫昌隆,希望享受大福的人,也無不是從修養內心,修善積德中得來,所以讀書人不可不讀天律。


行商、買賣、勞工、技藝等各行各業者必讀:商人靠買賣求財,勞工及工匠靠提供勞力來賺錢。在金錢來往交際的時候,違背天理,貪得無厭,用盡各種欺騙手段造出無窮的罪孽,這都是因為不知道天律的森嚴與果報的厲害。家中置放一部《天律聖典》,安置於桌上,日夜讀誦講說,父親教導子女;長兄訓戒弟妹;自己戒律自己


時時存反省之心,則事事就能有所收斂。若是家喻戶曉,男女皆知,人人都能明白善惡因果的道理,那上天又何必頒佈天律,並載錄各種罪狀呢!並且水火、盜賊、疾病、口舌等災禍,又怎麼會降臨呢!總之,世人時常觀看天律律條,時常聽講演說天律,知道因果報應難逃,知道果報的厲害,作惡時怎麼會不生出恐懼之心!所以商人、工匠等各行各業不可不讀天律


以上四條,雖區分為(仕宦、公門、士子、商賈工藝)四種類型,總歸重點在於所有人都必須認真讀此聖典。能研讀此書,並且逐條去用心反省與體會,從「是道則進,至與人不追悔。」各個善條一起觀看。哪一條善行我有實踐,如果沒有,則努力去行善,若有則堅持使善行長久。


自「非義而動,至如是等罪。」各種惡條,哪一條我有違犯,有則速改,改則勿再犯,無則發誓終身不犯。真的能夠如此去做,並且奉行不變,就算未必能達到純善無惡的地步,獲得神仙聖賢的果位。但是至少可以減少自身所犯的過錯,作世間上的好人,讓眾邪遠離、神靈護佑、吉慶降臨、富貴永享,不論在何處皆蒙上天的護佑。


所以用「讀法八章」及「必讀四條」告戒世人,自官至民,如果能遵行天律而且加以推廣,則不但為自己造無窮之福,也是為舉世造無窮之福,所以更應該努力去作。詩:善惡兩途相對照。禍福吉凶堪自料。果能勘破是非門。進退頭頭皆是道。


賞善流通


一條、獨自全力助印流通的功德:努力行善的家庭,捐贈金錢召募工人,刊刻印行發送,紙墨裝訂等費用,全部都由一家或一人的財力,布施流通,不藉由別人的幫助,不四處向人募款,自己獨力將《天律聖典》印行流通,廣佈海內外。助印流通滿百部,增壽六年;助印二百部,增壽十二年


助印千部以內,上天視其家其人缺何福,則補以何福,祈求何願,則滿其所願,消災迎福,隨其善功的輕重,賜福相助;助印千部以上,註一等貴籍,甚至註記為神籍、仙籍、玄籍,身享天福,受封天爵,祖先超升,庇蔭子孫。刻版存在一日,功德就存在一日,此功德長久不滅


第二條、合力助印流通的功德:由數人合力助印流通,或添加資財,或幫助人力,或貧寒人士能代為校稿勘誤抄寫,皆是功德。按照錢財與出力的輕重多少,斟酌給予賞賜。


鐫刻每一版,與印刷一部的功德相同(古時出書要先將書籍內容刻在木板上,稱為鐫刻或梓板,每一頁均要刻一板,再將每一個刻版上墨印刷,集合成一部書),均註記二十大善,增祿延壽各一年,賜以一福,感應他一項祈願。刊印一部以上的功德以此類推,按照所造的功德大小賜福


第三條、集資助印流通的功德:一人或二、三人,起始之人邀集友人共同贊助,規劃多少人合資,每人出資印行多少數量,大家合資刻版發行印刷,總計佈施流通多少部。集資刊刻助印流通後,上天會依據所付出的功勞記錄善功,賜福消災,斟酌感應其所祈禱。其發起人記善功加三等,功德福報增加三倍,第一個贊助的友人(或認股最多的人)記善功加二等


第四條、翻印流通的功德:本書流通所至之地,樂善的仁人志士,首先倡導發起翻印,或獨力完成翻印,或由數人合資翻印,或集資完成翻印。當翻印發送,傳佈流通後,上天也會記善註功,賞賜福報,皆如以上三條施行


第五條、勸募的功德:自己財力不足,而又立志協助流通者,也可以作勸募的功德。首先發起勸募,或鼓勵勸募,邀集眾人之力合作刊印成功,讓《天律聖典》廣佈流傳。贊助之人按所出金額多寡,賜與相等的善行福報,助資一千文,記四善功;助資一萬文,記四十善功(註:此處金額是古代貨幣)。


身處貧苦但仍勉力贊助,功德加一等。首先提倡勸募的人記功多寡與上述贊助人的記功方式相同,協助勸募則記一半的功德。如果自己出錢出力又兼任勸募的工作,最後成功印行,則記善方式依照上一條例加三等,出錢出力又在旁協助勸募者加二等。功德累積至百善,降福會特別優厚。


第六條、留存刊印底版的功德:印刷的刻版鐫刻時耗費的金錢甚大,也相當艱難,若是刻版製成,只印送一次就停止,善功就不能繼續擴大,而且白費當初辛苦所刊刻的底板。有志之士,邀請眾人合力保存底版,永久流傳,每年印製一到二次,並且將底版讓子孫代代相傳不斷,則善功廣遠,獲福也就廣遠,享受福德無窮。


其記善賜福,按照其所得的功德再加一等。如果自行保存底版,每年遇到有人想要助印聖典,就提供底版,不論是自己也參與助印或協助分送都是非常好的善功,其記功賜福也可再加半等。


第七條、演講流通的功德:家中放置《天律聖典》一部,隨時為父母、妻子、兄弟、員工清楚解說。當宴會賓客時,也為親戚朋友解說,宣講書中的格言、案證。或是先講天律經文章節條律,然後再講解案例。或是在講解案例時,那一條目剛好符合當前時事,則摘要講解此法條,這也是很有效的方法。


如果遇到神壇中辦理法會,可於神壇前空地或於客堂中設一講案,鋪掛桌布紅氈,邀集男女眾生,大家恭敬嚴肅的聆聽講解,慎選一位思維條理清楚、聲音洪亮,沉著穩重的人,先在神壇前行禮完畢,然後端坐演講,因為有講解內容,因此功德比只是誦讀經典還要大。


凡講律一條,紀錄一功;講解經條全章,記一善;文章較長的,按照比例增加善功;講滿天律整部,紀錄三十大善,增壽祿六年,改移註冊為貴籍。安靜聆聽一條,記一功;聆聽全章,記五功;聆聽天律全部,記十大善。不論是聽眾還是演講人,只要是遵行善條,改除惡條,奉行不怠惰的人,則值班神明,會特別加以護佑


使行持奉行的人,隨時處在平安、吉慶之中,不遭冤枉的橫禍。如果行持人,原本應當要遭遇厄運,而監察的神司們,會酌量減少他的災厄,不要使他受太多的禍報。若是行持人不應該遭遇厄難,卻突然遭遇不當的災禍,導致行持人遭受損傷,上天則會責罰應該輪流管事的星宿神明,給予降級的處分。


第八條、祈福流通的功德:為父母祈求延長壽命,或為自己祈求富貴、財祿、子孫,或是當命運遭遇厄難,生活處境困難,遇到各種不順心的事,都能藉由印行流通《天律聖典》或者奉行天律來祈求順利亨通。如果要祈求生意興隆,或是祈求功名祿位,不論是何種祈求,只要能發心印送,或立下誓願終身奉行


就如上列各條所示,不論多寡,隨自己的能力去建立功德助印流通每部記二十大善,上天會依據所作的善來賜予福德,所祈求的也會如願。在官場、親戚、朋友間交際往來時,也可以當作禮物贈予他人,這也是流通的辦法。將《天律聖典》贈予他人,記功的辦法與上述相同,也會賜以福、壽、貴、祿。


以上八條流通辦法,隨個人的能力所及,不拘限一定的格式,一切隨自己能力辦理,只要能夠秉持將天律推廣的善念,作法可以隨機變通。上天紀錄功德賜福,雖然按照善功的多寡輕重而有所差別,而實際賜福時,論功行賞,善有善報,絕對沒有絲毫的差錯。因此,我們世人怎能不努力去奉行天律與推廣流通天律呢?


【原文】


讀法八章


第一法領會旨趣章別其條,綱統其目。即至理以窺大要,會厥旨歸,探本原而採派流,悟茲真趣。惟人自召,乃曰禍福之門,如影隨形,須知報應之捷。審是非而酌進退,慎行止於動念之先,辨善惡而決從違,勤檢點於知覺之地。夫如是:動靜皆道,罪咎奚來?克懍於心,自必返己。


第二法觀察感應有感斯應,原從心以見吉凶。隨應而感,當舉念必分善惡。意動先宜審慎,勿徒悔於既失之餘。事來切忌妄行,思遠過於未然之頃。明明在上,且觀監察之維嚴,井井有條,須畏天罰之難逭。凡事先檢點,庶寡愆尤。有功勤步趨,可冀前進。感善則應福基,勉行必招吉慶。感惡則應禍報,積累定罹凶殃。能知感應之機,自識觀察之要。


第三法觀人觀己觀禍福之不爽,感應昭明。審吉凶之相因,善惡自問?勿任性而致後悔,悔已枉然!勿自昧而失先機,機在宜謹。視人之遭遇,是非自反於躬。恐己之差池,報對亦若乎彼。克由此以窮理,夫何事而得愆?


第四法戒慎獨知暗室屋漏之中,勿竊幸人所弗睹。晦明風雨之際,休戲豫天之未聞。須知念起我衷,氣早見於頭上。宜防意觸神鑒,過已錄於空中。心裏有神,恆與虛空之神明,虛靈相應。念中動意,則偕神明之獨意,默恰感通。窮理至斯,可識應違千里之證。盡性若此,能無恐懼須臾之嚴。


第五法觀得思理經涵至理,再再表彰明條。律中人情,條條對證心地。即律而詳其所指,究其旨而要理推明。對心而證其條章,識其理則憲法可懼。深研治律之理,則識自誅其心。


第六法即律觀心過從心起,律即以過而施。心動身行,法則視身而應。捧律讀而細加玩味,三世之果報洵然。逐條想而比較參詳,寸心之造作堪畏。犯未犯,隨時自省其身。行弗行,舉念自酌其道。是進非退,大復何尤?


第七法觀過思畏過有已露未露之分,報有或遲或速之別。覽冥刑之慘烈,先懷一恐墜之深憂。閱果報之森嚴,早改我諸多之罪咎。勿已犯而再犯,犯則難逃。苟執迷以終迷,迷將就滅。不觀過而茫茫自罔,悠忽殃身。能觀過則處處皆疵,湔除克懍。


第八法畏報思善良知良能,本稟賦自然之善。染情染欲,遂斲喪自來之天。鑒印於罰惡之條,惡必除而罰乃可免。覺悟夫福善之報,善能積而福始克臻。湔愆滌垢勿因循,怠則罰至。積德累功自卑邇,厚則福生。克畏憲刑,刑不及己。能修身命,命自我操。將律為空設之談,而我為有造之士。奚畏乎律?俾仙可希。八章讀法理詳明,克己工夫在實行;遷改自當裁進退,天條燦著正人心。


必讀四條


仕官必讀天律一書,所載皆誅心之法。國法所載,未有誅心之隱也。以天律對照其心,則用刑用事之際,既能會其罪隱,亦能自鑑吾衷;既畏天罰,當必有公允之道,以對於民,作子孫將來之福,此仕宦之不可不讀也。


公門必讀凡居公門,其所經歷,關人詞訟、爭端之事,多居其半,關人身命、財產之事,又居其半,關己身、造作受用之果報,則居其全。不讀天律,不知感善受福,感惡受禍之機言語行止,身口心意,隨即乖用矣!


戕人即所以害己,享受未久,禍患旋生,中報有所弗識也!能以此書為座右銘,時時閱覽,而敬畏之心生,遂發為覺悟之心,轉而為慈忍之心,更起而為救護之心。人無殘虐戕害之慘,則己有隨時造福之益矣!故居公門者不可不讀也。


士子必讀希賢、希聖之道,修仙、修佛之道,不出此善惡關頭上用功。即世人求富貴、壽考,子孫賢良,亦無不在此,去惡為善工夫上著意。是書於善惡兩途之條律,層層精晰詳備,件件確有明徵。


冥刑報不可見,以官刑牢獄見之。轉世報不可見,以現在跛殘、缺廢、疥癩、瘢疽、六根不全、困苦下賤、等類見之。現世報不可見,以水火、盜賊、疾病、死喪、橫禍等類見之。


並多閱歷人事,若家若人,前事奚若?後應奚若?其所遭遇、拂逆、枉橫、諸不如意者,何莫非有因而至哉?果能以律條對照,時加警惕,去其蒙蔽之私,啟其本來良心,則又焉干律、犯刑之有哉?


釋道希仙佛,儒士希賢聖,無不從遷善改過積德累功始。求富貴、名爵、壽祿,子孫昌熾繁衍,享受大福者,亦無不從方寸存養修善修德中得來。故士子不可不讀也。


商賈工藝必讀商、賈、工、藝,或以本求財,以力求財,於銀錢來往交際之關。喪失天理,貪黷無厭,作盡萬端欺枉,造出無窮罪孽,率由不知天律之森嚴,果報之利害也。


家置一部,部置案頭,朝夕誦讀講說,父敦其子,兄戒其弟,自戒其身,時時存省察之心,則事事有收斂之意,家喻戶曉,男婦皆知,智愚悉悟,又何作律載如是等罪乎,則水、火、盜賊、疾病、口舌、諸事奚來哉?


總之世人常觀律條,時聽講說,知受罰之難逃,知果報之利害,作惡時,未嘗不生恐懼心也,故工商不可不讀也。以上四條,雖分諸類,總歸重必讀。能讀是書、而條條領會,自是道則進,至與人不追悔


諸善條中合觀,何條吾所有乎?無則勉而行之,有則堅而久之。自非義而動,至如是等罪,諸惡條中共計,何條吾所犯也?有則速改,改則勿再犯,無則誓不犯於終身。


誠能即此而推之,奉行不怠,即未必無過皆善,以至神仙聖賢之可冀。亦可以立身於寡過之地,作世上之好人。眾邪遠、神靈衛、吉慶會逢,福祿永享,隨在皆蒙天道之佑矣!


故既垂「讀法八章」,接續「賞善八條」。自官及民,果能遵此而推廣之,則不特為己身造無窮之福,俾舉世亦造無窮之福矣!其勉之。善惡兩途相對照,禍福吉凶堪自料,果能勘破是非門,進退頭頭皆是道。


賞善流通


第一條 全力辦法殷實好善之家,捐資募工,刊刻印送,紙墨裝訂等費,全資一家一人財力,布施流通。不假襄助,不假募化,獨力辦成,廣佈海內,滿百部增壽半紀,二百部增壽一紀。


千部以內,按其家其人,缺何福?補以何福。求何願?遂以何願。消災延釐,隨其輕重,錫福相孚。千部以上,註一等貴籍,上而神籍、仙籍、玄籍,身享天福,受天爵,超祖蔭孫。版在一日,功在一日,此功歷劫不磨。


第二條 襄助辦法數人合力辦成,或添資、或助力、或寒士無力、能代為校勘繕寫,皆是功德。按照財與力輕重多寡,酌予賞賚。梓版每一本,同印刷每一部,均註二十大善,增祿延壽各一齡,錫以一福,應其一禱,等而上之,按次鍚予。(賚音賴。賜也)(錫。賜也)


第三條 集股辦法一人或二三人,承首邀集股友,集成若干股分,每股若干數目。人財共計若干,財數、人數,鐫刊刷印,佈施流通,又共計若干部,按功紀善,鍚福消災,酌應所祈。其倡首發起人,紀善加三等,膺鍚加三倍,股首加二等。


第四條 翻佈辦法是書流通所至之地,樂善仁人志士,倡首發起,或獨力全成,或數人襄助,或集股完成,翻佈印送,傳佈流通,紀善註功,膺賞加鍚,如上三條施行。


第五條 勸募辦法財力不足,而又有志流通者,必資勸募之功,倡首勸募,相扶勸募,集眾力湊合成功,廣佈流傳。該資助之人,按財一千文,記四善。十千,四十善。貧苦加一等。倡募齊等,助募紀一半。或資力並出,始終成就,及兼任募,紀善照上例加三等,協力加二等。功至百善,降福特優。


第六條 積底辦法鐫板費鉅,成就維艱,若僅板成印送一發,即停止不動,善功不廣,亦且空廢其板,有負鐫刻之功。有志之士,邀立積底,以期恆久,歲印一二發,子孫代傳不替,則善功廣遠,獲福亦廣遠,享受無窮。其紀善錫福,按加一等。或自行積底,每歲遇人印送,附入分印分送,亦佳。其紀錫福祿,亦加一等之半。


第七條 演講流通家置一部,隨方便時,為父母、妻子、兄弟、奴僕,清白演說。宴會賓客,為親戚朋友演講。宣講格言、案證。或先講天律經文一章條律,而後講案。或於講案中,何條恰合何節?摘講何條,尤美。如遇壇中辦會,或於丹墀前,或於客堂,設一講案,鋪掛桌帷紅氈,會男女生,恭肅排班靜聽。


壇督選一文理清通、聲音洪亮、老成持重人,先在丹墀上行禮畢,端坐演講,功德較勝於誦經。凡講律一條,紀錄一功,經條全章,一善。文長者、按加。講滿全部,紀錄三十大善,增壽祿半紀,移註貴籍。靜聽一條,一功。全章,五功。全部,十大善。


凡觀聽人,與演講人,遵行善條,改除惡條,奉行不怠之子,該輪流管事星宿神司等眾,隨遇在處,加意擁護,俾行持之子,隨在清吉,不遭枉橫,或該行持人,應有數當厄運,應遭凶危者,該神司等,酌減厄分,毋使過情,若行持人,不在厄數,不應遭險難,而橫遭險難,致受損失者,責在該輪流管事星宿神司身上,有降謫之處分。


第八條 祈福流通為父母祈壽,或為己身祈富貴、利祿、子孫,或命遭厄難,否塞背戾,諸不順意,祈賜通亨順利。或祈買賣稱情,或祈功名祿位,姑無論一切祈求,但能發心印送或立願行持,諸如上列諸條,不拘多寡,隨力建功,每部二十大善。按善鍚予,所祈隨願


或以作餽送禮物,亦是流通之法,或宦場,或親戚,或朋情,往來酬贈,如上註功,鍚以福、壽、貴、祿。以上八條流通辦法,隨人力所及,不拘限格,至隨機相辦,在乎人之變通,以完善為貴,注功鍚予,雖照功善為多寡輕重之差等,而核功應賞,立昭福慶,決無分毫之失,胡不勉而行之。


宇宙真理聖道學院

Copyright 2017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