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36:聖道奧秘

第二回 健康飲食

作者:大寰宇宙高真   来源:大寰宇宙高真   阅读:184   评论:0

第二回_健康飲食


第二回  健康飲食


所謂「民以食為天」,可見飲食是為活命之必要,直可比擬如 昊天。佛家八關齋戒有一戒──非時不食,甚多人解釋為佛規禮儀,基本上是沒錯,但深層意義,卻在人體結構上所必要依循之節奏。


因為非用餐時間,若過早,則使腸胃功能過於頻繁使用,導致其機能提早衰退,導致疾病;若過遲則飢腸轆轆,更導致腸胃蠕動而無物,亦是損及器官,均屬產生病害之原因。


飲食正常,並不需要奢侈浪費,而是可以使腸胃消化物質、提供養分,即足以養身,使此身得以充沛之精氣神之動能,亦因此可以延年益壽。


清淡飲食


往昔之人因民生困苦,調味料能省則省。是以故,往昔只有小康以上人家,始有重視飲食之調味;是以修行人當然即是清淡飲食,沿流傳世,乃有清淡飲食是為養生之必要。


確實,古來之人若多以飲食清淡,乃可減少許多疾病,以及可得較為長壽。但是,此中另有一大因素,不論釋道以迄儒家,均有講究制欲,口腹之欲即是其中一個關鍵。


因為飲食清淡必然較是原味,或青澀,或苦辛,以及有些菜餚本身即具刺鼻之味,故若無多加調味,即難算是美食。故能持志飲食清淡,即是節制欲望一種苦工。但是時至今日,科技發達。


醫學研究更是透澈深入人身最精微處,如腦細胞及微血管等;故今日有醫學家主張,清淡飲食是造成老人痴呆症元凶之一。故今日加以闡述,以供眾生研判。不論近世醫家研究之正確性,縱然為真。


但是輔助腦細胞之運作,不使其罹患此症,有許多方法可以奏效。反之,你在年輕時因怕未來容易患上此症,而不願清淡飲食,那麼許多因口味特重,以及喜好調味之飲食。


卻可能使你在年輕時,即已罹患亦屬重症之病灶!兩害相權取其輕,眾生當可自行分判。再者,飲食清淡並非即索然無味,其中菜食有許多顏色,更與人身五行有互補作用,更是延命之最佳動能!


飲食守戒


人之日常飲食中,尚有許多是佛家素食持戒之行者,是不被允許──諸如酒類,諸如蔥、韮類。明明是由植物釀造以及本屬蔬菜類,為何視為葷物,而不能由持齋素食之人食用?


此間有其特性。因為酒類易使人亂性,而蔥、韮類因能促使人易動陽欲之性,故修行者戒之,不是因其為動物有生命,而是因其物有特性,故而戒之。然則,若以延命角度而言,些許酒類促進人身血液循環,有益健康。


而蔥、韮之類因其富含鋅之元素,對人身部分器官大有助益。因此若純就非修行之人而言,每日睡前小杯酒,倒是有益身體健康;而蔥、韮之類更對乾道──尤其愈上年紀,愈有助益!


所以,摒除其物之特性,不使酒來亂性,不因仗藉其物特性而存心不正,倒是可以斟酌自制而食(飲)用。還有甚多食物,如:蒜及辣,佛家亦有嚴戒,其理大致如此。


綜此而言,若是修行之人皈依道場有所嚴戒,當然不宜蓄意觸戒;但若亦是修行之人,尚非立願純素,或為初行素食之肉邊菜等等,基於健康身體而言,倒是自制於睡前一小杯。


以及日常食物中,對此蔥、韮、蒜類等,尚可斟酌而食。畢竟修行之人素食,是要斷除殺業,以及自我修涵、節制欲望,而自制於此類食物;一者有益身元,二者亦是自我節制之體現。


食之份量


自古以來,即有所謂「暴飲暴食」,非為飲食之當然耳!今人常因疼惜小孩,認為:能吃即讓其多吃,不吃就不吃。如此寵溺,任其飲食不當,絕非成長過程之福!輕則造成其腸胃之損創,重則影響其未來健康。


再者,今日之文明工商發達,絕大多數人生活步調緊湊,疏於運動;更有者,偏好咖啡,不但每日一杯,甚至數杯、十杯等。如此未有運動,加上過量之咖啡,因此有一種文明病提早下降年齡層。


即所謂之「骨質疏鬆症」,尤其坤道有分娩者,尤是如此。究此症而言,咖啡過量是主因,缺少運動是輔因;若有人以為骨質疏鬆只要多加補鈣,即可弭平其缺失,實則又謬之千里矣!


人體結構有其承受上限,正常人每日三餐之飲食補充鈣質,已是無虞;大量補鈣,不但無益,反而造成身體負荷,若未能即時排出,在體內即有結石之虞!因而有益之食物亦要適量,過與不及,均非正確。


所以在飲食中,切莫以為有所助益即大量吃食;正如藥能治病,但過量,卻能致命!所以知其然,一定要知其所以然,始能避免受其所害。再者,人身不論乾、坤二道,在乾者身屬陽,坤者屬陰。


但都帶有其相對之特質,意即陽者帶陰,陰者帶陽,此乃陰陽相生相成。故乾道飲食忌辛烈,坤道忌生冷,反而要輔以相對之特性。如乾道以溫涼之飲食,有助調和氣機。


坤道以溫潤之補食,可祛生冷之體質,均屬對於天生體質之結構有相對性之補助,一旦相生相成,即可得其綿延生氣,自得延年益壽。


飲食結論


飲食之於人,乃係維持生命之動力;換言之,飲食是必要,但不必苛求各人之嗜好。試想在饑荒時期,或食糧大為匱乏之際,是維生重要,或講究飲食之精緻、合於胃口?孰輕孰重,一目了然!


在太平盛世,民生充裕,大家講究品味及口味;但是修行之人所修為何?先不論奧妙大道,單就心性而言,已要節制欲望,口腹之欲當然涵蓋在內。修行者以素食居多,然則此一商機拓展開來,素食已講究精緻美味。


不論烹、炸、油煎變化奇巧,在商言商,尚不為過。但修行之人,若仍講究色、香、味,首先已無修心節欲之工;再者烹、炸、油煎,如此一來大失原物之特質或養分,甚至因此衍生許多病害。


諸如油炸等物因高溫而飽含油脂,乃至起化學變化,未必對人體有益;尤其素食多有以豆類所製,更因高溫高油,使其物大起變化,對人體尤其有害!更有素食多屬蔬果類,易消化,乃至有飢餓感。


再多吃高溫高油之物,不但無益,更促成此身之傷害!諸如肥胖以及重要臟器之傷害。綜此而言,民以食為天,而食乃維生之必要,因此「裹腹」即可維生。世俗富裕人家貪求口腹之慾,猶可認知其世俗心態。


但若修行之人勵志苦修,所為何事?乃欲使此身得以康健長壽,而得浸淫大道教法,藉此假身修持真我。因而維生之必要即可,切莫因貪口欲,反有背道而馳,甚至因而傷害此一有用之身!


宇宙真理聖道學院

Copyright 2017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