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35:聖道密戒

第五回 法教信願

作者:大寰宇宙高真   来源:大寰宇宙高真   阅读:105   评论:0

第五回_法教信願


 法教信願


彌勒慈尊以接受 釋尊付囑,于末法時期引渡遺眾。故際此末法之間,唯有契引眾生之普遍根器及客觀因素,才能使眾生樂於發心親近,進而恆持不斷,融入 慈尊願海,而得放光接引上生彌勒淨土。


緣何可以得 釋尊之付囑?除了 慈尊乃係未來下生之住世佛以外,關鍵在於 慈尊之以慈為本誓,進而生生世世不論涅槃或輪迴下世,悉皆以「阿逸多」為名(譯即為慈),可見 慈尊之護生本誓廣澤一切有緣眾生。


職是故,欲求上生彌勒淨土,當要修持彌勒法。彌勒行最簡易即是一個「慈」字而已,故彌勒法之信、願、行,即在此範圍之內;先由自我之發露,再行踐於外,廣澤於有緣眾生,直入 慈尊願海,則上生無礙!


今仍將信、願、行分類闡述:信──必要深信彌勒正法是 釋尊所說、所囑,更是末法之間最為簡易可修之正法(只要唸佛、拜佛──彌勒慈尊,永不間斷),往生日必蒙 慈尊眉間放大白光接引上生此土。


願──即慈行之願。以 慈尊本誓「世世護生」,則修行此法之道子欲求此土之有緣,又豈可不護生?故彌勒法修子之本願,亦應發露慈行。


行──此一「行」字之義,泛解為修行,故當指於彌勒法教之修行。然則彌勒法教又甚廣義,故留待下回專章闡述。今我宗修子在親近、樂生彌勒淨土之際,當要勵行彌勒法之「信、願、行」。


彌勒法教


所謂彌勒正法,乃係 釋尊住世所說「大成佛經」、「上生」、「下生」等三部佛說寶經,以此詳載 彌勒慈尊之受囑引渡遺眾,及如何成佛上生兜率建立彌勒淨土,再下閻浮與一切有情緣眾共成正覺之龍華三會。


故末法中眾生根器,有因歷經輪迴而蔽障慧根器(亦即有心修行卻無力,或欠缺恒心毅志持行),乃有簡易方便之正法,提供眾生先行發露親近、樂生之趣心,只要時時心中唸佛(彌勒慈尊)。


不論坐、臥、吃、行等,均可默念「彌勒慈名」。拜佛(彌勒慈尊),一日中早、午、晚,刻刻分分均可踐行,不一定要潔淨齋浴,只要得便即行。此為方便法,利益眾生隨處、隨時悉皆可行。


並以此得以凝聚求生淨土之趣心,並契入 慈尊願海。職是故,上至政要達官,下至販夫走卒,及至法界諸眾,悉皆可行。當然每一法教悉皆有初行及至深行,若僅願生彌勒淨土,則唸佛、拜佛已足上生。


但若要深行進入彌勒內院,則「六事行法」(一、精勤修諸功德。二、威儀不缺。三、掃塔塗地。四、以眾名香、妙花供養。五、行眾三昧、深入正受。六、讀誦經典。)當要勤行。


緣於上生內院乃以六事多修多分,而分上、中、下等品往生此土。然則末法之中,不單眾生根器之蔽障,且以各大正教亦廣渡有緣;負面則有人心沉淪、功利抬頭,修行之心大減,動輒藉詞先求凡業平順再求修行。


故彌勒正法更有殊勝簡易可行之法──即不急斷業、不入深定,使眾生在修行彌勒正法,未有時間及嚴規所限。可以想到即行,使眾生方便修行,當然,最關鍵的動力是在各自之趣心。(即信、願之所在,才能持行!)


任何珍貴或殊勝之事物,均須要你有深入的認識才會有珍惜之心。故彌勒法因應末法引渡眾生之契機,乃要使眾生體認此法之殊勝。


三佈施 四無量


所謂「三佈施」,早在任一宗脈修子均是耳熟能詳,但愈是老生常談,卻愈容易讓人疏忽,甚至輕忽、而誤解其深層意涵。就「三施」而言,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;許多人常會以為平常都有在行善。


所以都有捐輸財物,即算「財施」。吾簡舉一個對照例而言:往昔有一位貴為皇帝──梁簡文帝,好禮佛,舉國上下大興土木蓋佛寺、裝金身,乃請問其國師謂功德有多大?


孰料其國師告之無功德。再例:往昔 世尊住世大開法筵,有點燈供佛者──貧婦,無財,乃剪髮得財,購油點燈,大風吹起,全數燈滅,僅其一燈不熄。若以財物之佈施耗費,二者有天壤之別。


但為何財小微如一油燈卻可長明不滅?蓋其心誠也!帝王家富甲而權傾天下,故縱然花費龐大,仍無功德!因此三施之真義,乃係誠心行造,盡自身最大能力而行,則其功德無量!


今眾家修子「三施」可以朗朗上口,但實踐其行卻非丹誠、至信,僅是為「財施」而財施,亦即有所求而行。再論無畏施,此施是付出勞力,因此必要捨棄一些自身所擁有之自由時間。


緣於無畏施在道場上行踐可能要一天、三天、五天,甚至更長時間,若無法放下,則無由付出;因此「三佈施」正好對照「四無量心」。所謂「慈悲喜捨」,當然是每一位修子所必要了知之意義。


慈即為具備仁善心,悲即廣澤於眾(意如耶家之博愛),喜即時時具備法喜,願意付出則是為捨。故道子在修行過程中,除要了知殊勝意涵之外,還要能培養出行踐之真誠,及恒久不斷。


彌勒修子對於顯修入門,當然亦熟知佈施與喜捨,但要如何確切了知勝義,進而應用於修行以迄日常生活間?則有賴於多親近道場,見賢思齊。


宇宙真理聖道學院

Copyright 2017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