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第廿二課程 聖道倫理】
第一回 五倫大道 十二德目
倫者:即人道也。亦謂之天理也。此五倫乃是人之常道、常理,千載不變之道理。若有人,定不能無倫。所以人與人之間,須遵守秩序,用正理合法行事。且為人道上,若違背了人倫之理,也就違背了道德。
如此即失去了人道資格,而變成下賤之人。故不分男女老幼,須要依照,人道規律實行,可立倫常之道而不敗,又無半點缺陷,乃為人類,應該重視之事。也因為倫常之道,關係有如此之貴重,故曰人倫道德也。
五倫大道:君臣有義、父子有親、夫婦有別、長幼有序、朋友有信。
君臣有義:君使臣以禮,臣事君以忠,即指在行政機關,民間團體,乃為上位之主事者,若要使用下級之人員,須以禮法指導,但為下級之人員,若對上位之主事者,則須以誠敬效忠。
下級人員若有差錯過失,為主事者,則須將差錯過失之點指明,切不可無說明白,就亂責備部下。而為主事者,若有誤錯,在下級之人,當然盡務以諫諍勸解,亦不可怨恨主事者。
雖然用忠言諫諍勸解,主事者總不採納,亦不改過,此時為下級人員,則可以依照合理法而辭職,切莫對上司,搬弄是非,而暗害同事,以貪圖名聲,而得權利地位也。故為主事者之辦事,若誤錯者,則全體之事務,亦決定失敗也。
而為下級人員之作事,若有誤錯者,自己所擔之事務,亦決定亂雜,而不整齊,所謂主事者,如一身之頭腦,下級人員者,如一身之手足。故雙方定要互相照顧,互相連絡,亦不可一味思領薪金,對辦公不至誠虔意。
須能盡所擔任之義務,不受私慾之蔽害,以推行工作,則應該也。所以君臣之間,議論朝政,能正理合法,則謂之仁君義臣,亦可以說,上官若賢明,下官則正直,總要君則敬,臣則忠,自然君臣有義,國家興隆矣。
父子有親:父子之間,乃天性至親,古今相同,所以父母教訓子女,要以仁慈,子女奉事父母,要以孝敬,父母教訓子女,不可存偏私之心,子女奉事父母,不可分貴賤之見,父母有差錯,子女當然盡為子之立場,以勸解之也。
切不可一味順父母之歡心,而不糾正父母之錯點,致陷害父母受不義之罪過,亦不可因勸解不聽,即放棄家庭,脫離父母子女,至親之情義,而受不孝之罪名,須要以盡孝道,用克己復禮之態度,極力採用善法挽回父母之過。
但子女若有過失,為人父母者,亦須教訓指導,不可無嚴教,而寵子為惡,所以為人父者,須學竇燕山之義方,教訓五子,齊登科甲(乃考舉人,中進士或狀元之謂也)而其名聲永留。
而為人母者,須習聖孟母之賢慧,用三遷之法,以教導孟子,後成就偉大之聖人,萬古芳名,若為子之人,須研究舜帝之賢孝,能順後母之言,而不敢違逆,至孝之名,世世流傳。
而為女子者,須效法楊香小孩子之勇敢,在虎口救活其父親,大孝之字,代代顯揚,此好模範,為人須學之也。總要為人父,止於慈,為人子,止於孝,自然父子有親,方能符合人倫大道,可得家和萬事成也。
夫婦有別:夫婦亦稱夫妻,乃天地乾坤,陰陽配合之男女也。夫為廳堂外面之家,妻即房間內面之室,家室齊全,始謂之家庭圓備,若有男無妻,即不成室,或有女無夫,亦不成家,若缺一則家庭不能完全,即不能成家立業矣。
所調夫婦有別者,即非自己之夫,或非自己之妻,即不可犯淫亂,而破壞人倫道德,雖是自己之夫,或是自己之妻子,在夫婦之間,亦須遵守正理之秩序以行持,而為夫者,待其妻須如待友,且為妻者,事其夫如事賓客也。
做夫有夫之氣慨,為妻有妻之態度,能各盡人倫之道,不存偏私邪見,家事夫妻商議而作,須能判明功過,是非、曲直、邪正、真假、善惡之路,有過則相勸,有功須讚褒,能相敬相親,自得鸞鳳和嗚,可望百年偕老。
對於教訓兒女,須以嚴慈,使子女能賢明成器,可顯揚門風,所以夫要修身,而妻要遵命,夫義婦賢,則乾坤合德,家室成立,獲福即無窮矣。
長幼有序:長者,乃指年齡多也。幼即年歲少也,有序者,即依年歲多少而分辨先後,此謂有序,長幼有序,所以在社會上,須要尊重年齡大之人,若在工作上,或行住坐臥,亦要依順序相讓而行,事事要有先後,切勿亂雜為要。
若年少之人,有自高性,靠有財勢,權利地位,則不依順序相讓,亦不遵守規矩者,乃長幼無序,禮節則混亂,對其家庭內,決定不能整齊,又對社會上,亦不能圓滿,由此則發生人心不得安寧矣。
總要敬老尊賢,年長者,須盡其責務,以教愛幼輩,年幼者,安其身份,以恭敬長輩,若能長幼各守秩序,則一家和氣,亦不只一家能和氣,快樂而已,又能感化社會大眾,再牽連族親鄰里,亦能和睦。
切莫分貴賤,以長幼為序,長幼上下,各守其份,而不亂倫,自然長幼有序,可得國泰民安,家道興旺矣。
朋友有信:在社會上之同學或同事,即謂之朋,能相顧相助之同志,即謂之友,結交朋友無欺騙心,言語行為有確實,即謂之有信也。然在朋友之中,亦有益友損友之分別,如孔聖所謂,益者三友,即友直、友諒、友多聞。
一、友直即交接正直之朋友。二、友諒曰交接有信實之朋友。三、友多聞是交接有見識,智慧之朋友。此乃有難能相扶,貧窮能相助,患病能相顧之益友也。又曰,損者三友,即友便辟、友善柔、友便佞。
一、友便辟乃兩面奉承,當面講好語,背後說是非,無真心實意結交,且內心有隱藏邪氣之朋友。
二、友善柔雖心性柔善,但容易被外境所搖動,心無主宰,而不能判斷是非、邪正,則容易起疑惑而變心,可說無積極,而無勇敢之朋友。
三、友便佞善說好聽話,但其言行不一致,可說乃無信實之朋友也。
所謂益友者,相顧相助,對道德仁義方向有標準信實,逢有差錯過失之時,亦能互相教化指導,勸解糾正也。若損友者,則能相害相累,對酒色名利之事,定不失約。若遇患難之時,不但不能相助,反在暗中想財色,待機會而起陷害。
所以交朋友必先察其行為品性,善者親之,惡者棄之!君子交往如水之淡,但逢有事,則盡心竭力相顧相助,此即仁義之益友也。若小人交友,平時蜜之如甜,遇有事之時,辭開不擔責任,而變心,反面無常,此乃酒色名利之損友也。
須知人生在世,欲建功立業,第一 須有賢親,即賢能父母可教訓。第二 須有良師,即良好先生可教導。第三 定要結交益友,即對我有利益。結交益友可望互相援助照顧指導,事業則能成功。
所以結交益友,就是事業成功一大要事,若交接損友,不但事業難得成功,亦難保守人倫道德,又能互相連累受苦。故朋友之間,要使其重義厚情,必須要守信而作。言行若有信實,則事事能相助。
若再能用禮相對待,而有信者,朋誼友情,愈久念堅固,即與同氣連枝之手足兄弟,亦無差別,如此則朋友之信可立,社會自得安寧矣。
道德:十二德目 - 孝 悌 忠 信 禮 義 廉 恥 智 仁 勇 和合
德者,指在人有良心,亦說有正直之行為,且有善良品性,在修養而有得於心,不被財色所迷,物慾所蔽也。且世人常說好德行,德行者,即對內外之稱,存心好善,仁義慈悲,稱為德性,行為作事端正,講做德性。
必須有道德高尚品行,方能感化人,故君子之德風,小人之德草,風吹草必倒,小人假冒為德,遇境即變心移志矣。所謂十二德目乃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禮、義、廉、恥、智、仁、勇、和合乃世人之常行,立己立人之大綱領,故稱謂之德也。
往昔中土儒家思想是以『三綱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』作基礎建構。現今世代已漸漸來修整。讓當今世代的人類眾生能夠認同,也必要共同來遵守。這樣的條綱是符合當今世代的潮流,而 上蒼也樂意來修整此條綱的規範。
如今中土炎黃子孫所施行的:五常、四維、八德,經過了這一段時間的實施,已有部份的重疊,是故將重複的部分修去。
四維:『禮、義、廉、恥』
五常:『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』
八德:『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禮、義、廉、恥』
台疆:『忠、孝、仁、愛、信、義、和、平』
全部修整歸納為『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禮、義、廉、恥、智、仁、勇、和合』成此『中心十二德目』來施行。對新條綱的建構,就能如實來遵守落實,讓大家為人處事能夠圓滿,而達至增長提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