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22:聖道倫理

第廿五回 宗教整合 轉型愿力

作者:大寰宇宙高真   来源:大寰宇宙高真   阅读:881   评论:0

第廿五回_宗教整合_轉型愿力


第廿五回  宗教整合 轉型愿力



愿欲即祈求回歸淨土之本義,愿者因位,位上生心之中而成力用,愿以成力,力以就愿,互不相失而在果位中發顯。無論一切天人,魔,三界,六道,皆有發愿欲之資質。


故修子更須念念檢視自身愿欲之發心,凈心始能凈佛土。註天盤者,即無極老母所言,“我憑大小審核,我憑難易定格。”將來一切,在大小難易中定品。能使群心群情群體,皆同心同情同體入天盤者,其品最高。


愿力之出發點


修菩薩道,必須具備兩種愿樂:一者為悲濟穢土行,為就眾生出離生死,一者為信愿凈土行,為求自身唯求作佛,不求遺物。若但求利他,或只求利己,皆非菩薩之道。法界正化莊嚴,由心流布發愿


可惜眾生總被私欲覆蔽,故此不得入道流。世人共爭不急之務,于劇苦大痛中累念相積,魚鱗相次,求不知厭,無田憂田,無宅憂宅,眷屬財寶,有無同憂,稍具規模,又憂復失。


心貪意固,遠不能舍,水火盜賊,難以意料,執有發生,轉劇悲哀,與人怨念,腹誹暗詬,執念小過,轉世劇增。世人不知善惡,突托蒙昧。今諸多修子,又有幾人了道?俗心俗念,俗行俗事,毫無二異!


隨家計生活現實存在,事煩則念煩,務雜則心雜,然在處理各事各務中,心能淨化否?陽光過分的充足,就造成了沙漠,想獲得太多,即使原先是善的,好的,必須的,由于貪求太多的緣故,終必招致苦果。


汝等身在此地,遠觀近瞻好自體察,更不得不思,修持在篤行不在空言,提升在反求不在外。此乃愿力之出發點。


愿力之轉戾點


諸佛皆在初發調伏心中生功德,若修子不能處處調伏己心,將比俗人更俗矣!白陽修子本應忍受艱辛與匱乏。限制性與阻礙性,甚至敗壞性的情境,許多原是你自體的大我所造成的創造性冒險。


為了經驗價值的完成和重組生命擴充的能量。痛苦不是應被滅絕或打消的惡魔,也不必神化為上帝的呼召,而只是為了使人具備萬物之靈應有情感觸動而固有的。“我思故我在”應改成“我在故我思”。


因先認同我之本體而後有此在,親在,緣在。此在者,乃人在文化積淀,歷史長流,姓名交賦種種因素下,而成今日之此我與他我,同中有異。


親在者,乃每個人有獨特的家國,親友,眷屬,情緣,等等層面側面所交織的生命之網。緣在者,即由以上等等所在,着重于轉識而慧解。


愿力之落腳點


大小者各人心界,因真正的具有本體,存在于聖靈之中,故能有自發之彈性和動力。一個真正的大企業家,他所優先考慮的不是自身的利弊,而是他在社會中扮演的整合角色。


同樣的,一位真正的天之負責者,又豈能以小我為考量出發點而私心誤道呢?白陽修士當四顧遠近時局,能看透預視歷史發展的只有靈。無其人則無心,無心則無量,無量則來路無由開辦矣!


若一家不能容,一人不能容,一事不能容,一言不能容,何有量可言?人與人之間的交流,通常是雙層性的交流,即表層性及潛層性的交流同時并存,而人往往對潛層性的意見,看法,觀點直覺感受更為敏銳。


只因為潛層性的接收,所以一時說不出口,但常常慢性導致最大的誤解及怨恨產生。人之心若不能正,量若不能大,之停留在膚淺好惡,意識觀感,而不自覺內在潛意識或潛層面的自我意識,那將永遠停留在小人階段。


愿力之抗力點


難易者極限所在,當一個人行功立德,其成就深淺高下,就看在他是否超越極限。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圍內做事,雖然是為了道,但功德小,因為對他而言很容易。在自己力不能及的范圍外做的事情,即是為了道,功德大


因為對他而言很困難。人總說愿上帝旨意成就,但只要是你無法預期或不可想象的,甚至無能為力的,你還能就上帝的旨意成就嗎?其實上帝只會給予你可以達到的極限,卻從不會給予超乎你的極限。


你并沒有解救全世界的責任,也不必擔負尋找所有難題的答案。你所要做的只是激發你所遇到的每一個人,每一件事情的向上之機。當人人都能照料好這宇宙間屬于自己獨特的那一角時,世界就是在救他自己。


愿力之着眼點


從上以來傳火不傳薪,宗教與各式教化,文化,變化,萬化,皆能相融并通的,而此相融并通的便是精神,便是靈,而非形式或相質。創造的工作是靈依着上帝做的,再造的工作也是靈的工作。


創造的工作,好比人們製造了電腦,但要製造第二代電腦,必須和第一代合作,人要製造出第三代電腦,也要與第二代合作才能成功。若原創者斬斷了與被創者的連接,或創造者放棄了原創者的來源個體。



那原創造物者將復歸于孤獨冷僻之境,何來創造可言?又或者被創者隔絕了原創者的連接,而欲獨立于世,實者自毀了自體的本有,雖看來還是活物,其實不過是光影幻相而已。


雖然新一代嶄露頭角,舊一代看似不復存在,卻好比大樹根掩埋覆蓋於泥土下,繼續滋養新生者豈能斬斷焚燼乎?天人同工,才能率性創造,天與人缺一不可。能夠向上帝呈請祈求的,並得到回應的,只有上帝的祭司。


上帝的祭司是誰,知道嗎?祭司的本意為築橋者。辦道人員要做上帝的祭司,就要做世人能回天的一條活生生的道路。傳說中有一種祭司,在祖輩的時候,面臨艱難的任務必須請示上天時


他會走入一個森林的深處某一個地方,升起火堆,並且靜默的沉思,虔誠的祈禱,這樣,他要做的事也就做成了。整整一代人過去了,到了父輩的祭司,同樣面臨艱難的任務,他也一樣走入森林那處


他說:我們無法再升起火堆了,但我們依然可以沉思禱告。於是,他要做的也就做成了。又過了一代,到了子輩時,人們又請求他做同樣的任務,他說:我們不能點火了,也不知道神秘的沉思與禱告的方法


但我還知道,森林裡成就那一切的那個地方。他走入森林,出來時事情又成就了。最後,到了祭司的孫輩,同樣艱苦的事情又再一次來臨,人們聚集來問他,請求他,他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說:


我們不會點火,也不會沉思與禱告的方法,連樹林裡那塊神聖的地方都迷失了,再也回不去了。但我們可以講講,以前的先人在祈求時得到了什麼指示,我們講他們如何完成那些艱難任務的故事。


寶貴傳統與玄秘的連結,在代代傳延下逐漸喪失,是歷史無法避免的悲劇。但在一代代的必然遺忘當中,解脫固有形式和玉成新的道路,卻是具有上天關照,神靈護佑的人所肩負的使命。


愿力之零缺點和制高點


渡人先須把自我割捨行深深至無所得,此乃聖人最高境界即“體無”,與道冥合也。願欲可以成佛也可以成魔,若不能體無,則願欲有十分之危險性。


有希望就有失望,不能接受失敗的人,就會變態。

有大志就想做大事,不能屈居於下的人,就會變形

有思想就會有執著,不能承認錯誤的人,就會變質。


當最崇高美好的理想,一旦放入權力網絡之中,也會顯露它最醜惡的一面。許多懷抱良好志向抱負的人,總因在現實環境中遭到打擊。是那原心不對嗎?非也!若原心是為生民立命,為往聖繼絕學,而自我犠牲在所不惜。


則此原心並無不對;但若遭逄困難錯誤,不知轉折改正。不能專注於原心。則必淪為自負或自卑之深淵。人最怕"無知之幕",即所謂在討論議定進程理路的時候,以自認為正確且絕對的觀點,反駁推翻他人。


但人往往陷入此境,總是到最後一刻才發現自己是錯誤的。子曰: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。如何證會第一義,如何體悟最終理,需時時體無,時時虛心。我執我見放下之際,漸漸以義命為取捨標準。好比一位醫生其義命就是救人。


然而這世上的人都該救嗎?都能救嗎?明明有一位病患不該救也不能救的,這醫生知道如果救了他對社會有害無益,如果此時他的願欲是以我執我見為出發點,那他必然撒手不管。


但若此時,他的願欲是以醫生之義命為出發點,那他就必定毫無分別,盡心救人,這時他就是無我,也就是體無。培養每個人的義命感,是萬分艱難的工作,但以義為命,及愿力之零缺點也;體無究竟,乃愿力之制高點也。


宗教整合 轉型要義


信大:信有誠實之意,憑證之意,接受無疑之意,敬仰崇奉之意,果真確實之意。信是相同,信神乃是與上帝同心,同見,同行,才是真信上帝。整頓要義有法大,心大,解大,凈大,莊嚴大,時大,具足大。


法大:法大者首義為空,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,生滅滅已,寂靜為樂。第一,白陽修士須認知一切萬有皆空,宇宙萬象乃空無的鏡像投射。第二,諸法皆空,因果不空,唯有空其因,才能空其果。萬慮盡消,始能魔氛退藏。


第三,真空乃是一種純粹性。故創造萬有的價值完成,即在妙化中生生不息,滅滅不已。滅是一種休寂,是再生的依止,絕非頑空冥昧斷滅。是對修持者,切勿落入於頑空,必要以德性創造妙有,而使得真理傳承萬代!


心大:心大者,乃訓練自己,把能力再撐高一點,把心量再撐廣一點,挑最難的工作做,揀最苦的事去受。因為人若沒有經歷他人的環境和遭遇之前,是不可以論斷人的。但人又怎么可能去了解每件事情呢?


所以修行最簡易的功夫就是請求原諒,并心存感謝。解大:解大者,所有創造的價值完成,皆在歸零中始能被治愈。話說許多身上的或心上的創傷或無能為力,其實就超越自我的制造顯現。


其目的就是要讓你自己,在此中認清價值的存在。解是一門高深的學問,要將一根繩子打結根本不需要繁雜的花式,只需要隨意的揉一揉,扯一扯,纏一纏,但要解,卻要信心,恒心,耐心。


現在你自己面對人生當中的諸多結(七情六欲,人心意識〕去想,做為白陽修子,你解的開嗎?淨大:凈大者,正觀心地,先立乎其大(性理〕者,則其小者(人心私心)不能奪也。


諸起意者,先凈其意,乃發菩薩究竟意。故白陽修士,必先善養浩然正氣,以天命為憑,正法為據。莊嚴大:莊嚴大者,乃素位而行,故日常生活,家庭與工作,都要與真理道德合為一體,不可分割。


人若能在最卑微,最不為人知的小事上盡心忠心,他便是在祭祀上帝。故君子在最容易輕慢侮蔑的時刻,猶乃莊嚴也。時大:時大者,乃時機相印,天運真命之時,能與道體受用之機相印,稱為時機成熟。


人會死、聖務會亡,是不可抗拒的來路,但靈體如何在人間復活,卻是最高深的題目。若要建造一座可乘載所有需乘載之物的最大乘者,是不是要把其他小器小車先拆開來,才能用那所有的材質來建造一座最大乘者。


具足大:具足大者,乃斬釘截鐵直下承擔。世俗的工作完成之后,得到的報酬是一段悠閑輕鬆的假日。而屬靈的做工作完成之后,其報酬之后的滿足,是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。天的任務交付給你,你若能完善圓滿它,上天不會給你享樂。


反而是加倍的勞苦與再一個辛勤的任務。因為一位辛勤忠實的仆人,所受到最大的肯定就是,他的主人將把更多的事物交托給他。


淨土法門


淨土之一大性質乃是自力,淨土皆由諸佛已無量甚深心,於因地本願發起因行,固成莊嚴清淨含攝眾生之佛國土也。每個淨土有不同的教主,每個教主有不同的宿願成就,因此不同的淨土就有不同的往生法門。



一般淨土之特質:第一是可帶業往生,在無煩惱中修行。第二是可以 不依次等,憑信恆超三界。第三是不可能自去,須有如來指引 。淨土皆建立在人間以外,另闢佛國 遠離隔絕塵囂。


彌勒淨土是以不求往生至極樂安住,而求在生於住世修行;不以念佛觀想而超昇,而全憑心行懺悔證果;不借外力來提拔脫苦,但求自得能自性自渡。這是彌勒淨土的特性。


然而末法眾生福薄慧淺,業重障身,根基陋劣,為心走使,不知所止。識神起用則執有高下分別,潛伏之元神久必爆發燥動。與人結怨,小時不解,轉世增劇,顛倒相續。雖有萬善萬法,聞後不過兩、三日精進。


自心力量微弱,故欲待人自力自救,豈非萬難!萬難!凡人修行,總說自力不如他力,求己不如求佛,終日持齋造福,但求日後永在極樂安居。又有誰為龍象,荷法擔任各大淨土之建造工程?


天力,佛力,他力,自力


其實三寶心法當中概括天力、佛力、他力、自力。你在用三寶的時候豈不是天力的加被,佛力的加被,還有自力的專注至誠,才能夠得到真正妙化的感應嗎?


古偈曰:


有禪無淨土,殊勝超凡夫,陰淨忽現前,睿爾隨他去;

無禪有淨土,萬修萬人去,得見阿彌陀,何愁不開悟

有禪有淨土,猶如帶角虎,現世為人師,來生做佛祖;

無禪無淨土,銅床併鐵柱,永劫如長夜,不得出此苦。


此中的禪即是指自力,而淨土則是指佛力。說明自他力兼具並修,方為行人正道。譬如迷路者走入險山惡水林中,有明眼智者導之使出,誡告此林有獅虎蛇蚖蝮蠍毒物,再入必喪生害命,切當遠離!


豈知迷路者復又忘記,總須善知識救於危急之中。旋出旋入、旋出旋入,皆因無自覺慧力。他力是解脫的增上緣,自力是解脫的親因緣,至重至要不可不知。


佛名調御丈夫,佛名世間解


故佛子當有善解世間之化他智,我們修行辦理聖務要有善解世間的化他智,結既已解,罪豈長在?人類原罪的基因是分別心。但自從孩提嬰孺初生之後,第一件要學的就是分別。


若不知分別,則不知驅凶避難,不知擇善居安。然一生分別,則又有差異等相出現。只想唯我獨尊、只想高人一等、只想與眾不同。故自命不凡、自以為聖、自以為智、自認為仁、自命為義、自鑽作巧、自謀為力。


故老子說:「絕聖棄智,民利百倍;絕仁棄義,民復孝慈,絕巧棄智,盜賊無有」譬如有一位傳道人從講台上下來時,有人跟他說你今天講得非常好,他回答說我從講台下來時魔鬼就已經告訴我了。


因為動機純正的人是有福的。一位時時反省檢視自己的傳道人,尚且有受誘惑的危險。所以要保持動機隨時純正,實屬不易。你的服務是愛心還是為了報酬?你的堅心是為了奉獻還是獎賞?


道大豈是小丈夫所能任之!回復本心、識自本心、見自本性,本心本性則無罪,何須求赦?律者佛身:金律乃是基督所言之最大的二條誡命。愛上帝以及愛人如己。


金律將成為生命中所有行事進退的原則標準,能愛人如己者就是愛上帝。是故孔聖曰君子之道四:所求乎子以事父,所求忽下以事上,所求乎弟以事兄,所求乎朋友先施之。


人若不能讓私我在內心被取代且死亡了,就絕不能做到如此。身體力行,以身體之、以力行之。可乎?教者佛言:昔日有一位長者,臨終之際流淚不止,十分憂傷悲痛,便有人問他原因。


他說:「在我小時後,曾經在一個十字路口的指路牌下玩耍,就為了好玩,我把那指路標轉向錯誤的方向。直到現在,我一直不知道有多少人,為了錯誤的路標而迷路、而徬徨難過。」


這個時代的悲劇就是指路牌已經倒塌了,人類因為不知所終而狂亂。上帝的指路人就是牧羊者、辦道人員、大道先鋒部隊。爾等當以一切聖靈的教導,讓世人知道上帝的終極目標,使萬民走上正確的道路。可乎?


禪者佛心:當知消滅敵人的唯一方法,不是臭罵、仇恨、怨尤,使那敵對的人永遠長存;而是與他做朋友,愛心。愛人、禮人、敬人、知人等等學做人的功夫,皆須做到極致。


學道深淺程度,就看你是不是能日日增長對人的恭敬心。其實熟識感引起輕蔑心,君子反之而行,日日增長正心正念。禮記第一篇首句曰:「曲禮曰:毋不敬。」可乎?


佛由占視詳審世間果報業力善惡故,現隨緣救渡之報身;佛因護念眾生悲憫殊勝而入娑婆故,示刀兵劫中教化之應身。證得平等性智,了知自他無二,故不住生死、不住涅槃,唯隨順機宜化導眾生。


凡入聖道辦理天之聖務者,首當契印效行慈無能勝菩薩之悲愿,皈命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十方金剛佛,以為自身受菩薩戒之尊證師,了知萬有萬象萬法皆隨類示現,而發愿追行追隨。


所謂菩薩戒者,我們現在守菩薩戒,乃以慈心三昧,正行自利利他,以敬心三昧,掃除輕慢不凈,以無心三昧,滅絕分別對異。當知菩提心為菩薩萬行之傳奇,一旦失卻則一一惡生,犯行破戒。


因貪息故自讚譭他,因慳嫉故吝予財法,因惡念故不淨諸惡,因謬解故說相似法,此即謗道,誹謗正道,離德失戒,喪失道格,另謀德盛,可不慎哉?昔日釋迦告示彌勒菩薩,未法時期眾生當生行四法,不失正道。


不求他人過 亦不舉人罪 離粗獷慳吝 是人得解脫


修行人且自顧不暇,何暇尋隙造釁?六祖曰:「是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。」”日日尋求他人過失便是極大罪、便是極惡念。然而不見世間過,非指修行人對錯誤都視而不見。


更絕非是非不分、毫無正氣正義的鄉愿心態,而是將世間過都視作自身過。為己之學的已不是孤立隔絕他人的個體,而是仁以為己任。人生之學以反本為鵠,內心經驗為聖學核心,人生之學要返本還源、反求諸己。


這個鵠就是你的目標,你的標地在這個地方,而且內心經驗就是聖賢的核心,誠能為周圍人之道德與精神培育。必有文化傳統、學問涵養,造就自我坦然開放之人格。以為實現他人自性之過程,完成自我創造性轉化。


諸菩薩過犯終不舉露-此菩薩乃指發菩提道心之同修而言。古德云:能說不能行,國之師也:能說又能行,國之寶也。可見說法者,雖不能自行其道,尚可為師也。


講經論道乃代佛說法,若有人因人廢法,便是輕慢三寶。令諸同修產生疑見。謗法之罪,千佛出世,救之猶難。須知建立人與人之間良好關係並和合上蒼旨意來辦理聖務的人,就是在做上帝的工作了。


永斷粗狂之言-乃接事觸物待人中皆須忠誠柔和。須知人對彼此動機的揣測與動機的感受,雖是隱藏的,卻強烈影響對話和無語交會間的氣氛與結果。學習真理功夫得不得力,便看其動機的表現與純正的程度。


尤其話語是一個充滿力量的獨特單位,一旦說出口便無法阻撓。白陽修子應自期,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在聖靈的引導下說出,凝斂精神為聖務而自重,數十年如一日。內明學是一種心知肚明的自我了解。


往日所學的種種千經萬典,怎麼學都會感覺有所不知、有所不通。只有達到悟境,當大家用心到悟境的境界時,過去不懂、不通、不足的,便會一一浮現出來,你會知道原來就是如此,如此真實、如此親切。


宇宙真理聖道學院

Copyright 2017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