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22:聖道倫理

第廿八回 道義釋疑 修道章程

作者:大寰宇宙高真   来源:大寰宇宙高真   阅读:326   评论:0

第廿八回_道義釋疑_修道章程


第廿八回  道義釋疑 修道章程


問:心法與做法?


過去師徒傳授心法的時候,是心法多於做法,因命固本位。如今前後之傳承,做法多於心法,是因本位固命。因命固本位與本位固命差別在哪?一個是因有命才有位,一個是有位而執著,而標榜裝飾這個名。


所以你們要了解體用並行合一,有體一定會有用,有用一定會有體。而這個體所存在,如何去用它?要如何去鞏固它?而不是把體放旁邊,只是想著我要如何去作用、去運用,來自欺欺人。我這個體叫做實體,我這個體叫做本體。


有句話說,有心法也要有做法,才能將所想的,變成真實所存在?因為從過去到現在,白陽修士似乎理論多,實踐行動少。而理論是越來越玄了,也越來越深,更是越來越高不可測。但是行動上卻沒有實踐,沒有實踐個結果出來。


所以才說,有心法也要有做法。但是現在您們有作法,是什麼作法?是經驗多於智慧,還是智慧多於經驗?因此,會讀經典也要會用經典,不要腦筋靈活,卻用心不深。


問:什麼叫明心見性?


明心見性,其實就是從你自己開始,當你明白自己的本性,你就能看到眾生的佛性,你會替眾生著想,你肯為眾生服務,你會去想,我能為  上帝做些什麼?當你把自我拋開時,明心見性的境界就會越高。


不必幻想明心見性,究竟可以獲得什麼神通,一切神通都比不上,你看見自己的本來。所以,無需追逐術流動靜。只要在本位上站的穩,未來才有路可走。修持不外乎平日敬慎,時省時懺,凡事審明,用力之久自然明心見性。


問:心靈世紀的生活模式?


心靈生活有分層次:一者是改善生活的方式,另一者是領悟生活的目的。兩者兼而行之,可以提昇心境,也能解脫自在。特別是留意未曾留意的,體驗未曾體驗的,心靈生活的初步即是如此。


一個人如果要反省自己的缺點,會從他已經知道的事情來反省。若從來不知道的事情,又如何能反省?這就是反省中的盲點,故有同修前輩可以互相做提昇,勉勵,才有助益於心靈的提昇。


問:生死的問題?


死亡是一件嚴肅的事情,所以許多聖佛來到人間,特別以趣味的方式結束人生。在過去,佛教上有記載,很多阿羅漢境界的修行者,都以坐化的方式結束生命,我們想想,坐化的方式,這個肉體還要別人幫他處理,他自己就先處理了。


自己運用自己的修持力量,放一把三昧真火,燒的乾乾淨淨,留下來的只有他這一生的行跡事例,這樣是不是很瀟灑呢?在世時能心安,臨死時才能心安。壽終正寢往往是修行者嚮往的死亡方式,為什麼?


因為雖為聖賢君子,不免犯錯!所以其死亡方式,就是最好的贖罪方法。與其有太多要交代的事,何不想想現在就開始一件一件的做呢?想在生命結束前,來感恩前輩,向同修所做的錯誤懺悔。


倒不如把握當下,從容的來做呢?臨終前想再多,也都是一種奢望而已。像即將散去的雲朵,接近黑暗的太陽,其實臨死前能真正交代的,真正能做的,其實都有限。所以生命一切重大之事,最好在把握當下來認真做。


而臨終前的一點時光呢?寂靜的享受獨處的滋味,體驗造化生命的可貴,如此安排不是比較妥當嗎?人生就是忙碌連串的結合,而生與死只不過是銜接每一個片段之流通的關鍵處而已。


以大千世界的眼光來看,生死如日出日落,習慣了也就不再那麼執著了,認清了也就不再那麼恐懼了;然而生死之門瞬間通過,最重要的是通過生死之門後,要往何處去呢?有什麼目標呢?還要做些什麼?


耶穌在事前就知道,上帝要祂怎麼樣個死法。所以由聖經中可見 耶穌當時的心境,正是十分的複雜。所以不必切求預知死亡的日期與方式,因為預知更容易恐懼。若能坦然瀟灑面對,或許來不及說最後一句話。


倘若這一生中,已經盡力的去說,盡力的去做,那這最後一句話,也就不那麼重要了。


問:如何觀心?


這是最需要個人去體會,也是最奧妙的地方。聖人也由不斷的觀心,漸漸的察覺到自己的心念與動向。這是一種工夫而非知識,不是講一講就能做得到的。只要你學會反省,或許從你現在反省到剛剛的錯誤,漸漸的反省到幾天前!


甚且慢慢反省到幾個月前,幾年前!現在知道這邊錯了,在順著這個軌道一直發現到,也許你在車站出發時就錯了,由這種反省開始做起。譬如說:你跟一個人有很大的誤會存在。


你們之間刻薄的言語,你做了反省,不該這麼說。再反省到你為何如此說,是因為你心中所存在的厭惡,再反省到厭惡來自過去的誤會,再反省到也許是錯誤的觀念所導致。就這樣一直追溯反省下去,自然能落實於觀心的工夫。


問:心中的奴性?


由於人間宗教中,有許多不是很正確的引導,導致沒有究竟的解脫,執著在解脫上。執著越多,牽絆也更多。此種沒有究竟的昇華,耽戀在昇華上而蘊積更厚。有沒有感覺到,我越是厭惡我這個業種子,就越浮上表面來。


有沒有發現到,我越是覺得我自己醜,鏡子裡面的那一個人就越醜,這是為什麼?這是人性中的一種奴性。而能夠讓這一個奴性漸漸的轉變或者消失,只有兩種方法:就是信跟愛:相信與仁愛。


問:靈性如何淨化?


修道人不要亂丟垃圾,因為你長期負面的累積,而不能夠得到排解。不是你自己願意創造垃圾,而是你的靈體自然而然的產生了排斥。你掙扎越大,衝突則越大,矛盾也就更大。此時越有可能製造垃圾(情緒化)。


那你想一個修道人,他應該有那麼多的衝突、矛盾、和掙扎嗎?那他就會不斷製造垃圾!這個垃圾的比喻,一個靈體在不斷的淨化當中,他有這種製造垃圾的過程,但是等到他沒有垃圾的時候,也就是他達到淨化的時候了。


這時候他才能夠成佛,而不是要成佛的人,故意安排製造垃圾。你要面對你所厭惡的人,因為他們都是你曾經的一部分;要寬容你所討厭的人,因為他們也是你曾經的其中一面。


在 上帝將人類逐出伊甸園時,這原本不是  上帝的懲罰,也不是  上帝故意創造善惡之樹。而是人的心,本來就需要治理,本來就需要調整。這一輩子,你最難以面對的人,如果再逃避;下一輩子,你會再經歷,再遇到同樣的人。


同樣的事,因為你沒有轉移它,沒有改變它,沒有圓滿它。這一輩子的錯誤,如果你沒有覺醒,下一次會再犯相同的錯誤,因為你沒有從錯誤當中去覺醒,來生發智慧。不要去羨慕比我尊貴者,比我聖潔者。


也不要去看輕比我卑賤者,比我愚癡者,因為大家都是 上帝的分靈。尊貴的人,在人世間,他得學習如何謙卑。聖潔的人,在人世間,他得要學習如何淨化污穢。卑賤的人,要學習如何自我提昇。愚癡的人,要學習如何自我發現。


你也都是這些角色當中的一部分,你的本我,靈體的層次,需要不斷進化,不斷提昇,所以你才來人世間學習經歷。有可能,一個我投胎做人世間的皇帝,另一個我卻投胎做人世間的乞丐,因為他必須在這些環境當中去學習體驗。


這個我投胎成為博學多聞的人,另一個我可能是不識一字的文盲。但他們都在經歷人間的一切。所以不要看輕任何人,也不要嫉妒任何人,因為大家都是我的一部分;但是我都必須向他們學習,與他們相互扶持。如此這個我才會越來越圓滿,越來越光明。


問:如何將心中污穢去除?


當你懂得這些道理的時候,就不能推卻一個白陽修士該承擔的責任。過去的迷惘,迷惑,迷失,從今開始明白,并願意承擔,其實這樣就夠了。不必再過去的錯誤上有太深的執著,來造成自己自卑修道的障礙。


心念的起伏,不是一味的壓抑就可以得到解決。心的起伏,看重的是你如何在聖事上生心。當你全心在辦一件道務事,你會忘記你心裡曾有的污穢;當你在渡一個人的時候,你的腦後中,絕對沒有半點自私的想法。


修道人就是藉由這一點一滴的道務事、本份事,慢慢去平服、降伏與淨化自己內在的黑暗。只要點了一盞燈,光明也就照亮了黑暗,你只要努力點燃你心中的那盞明燈,就不會有黑暗的存在;時時涵養大愛,也就不會有自私的行為。


問:如何生發祥和之氣?


一個人的面相,代表這個人的心相,今後要努力改變面相,轉化自己的心相,從你們的面相當中,還帶有許多兇狠之氣,這些你們要努力去化掉,如果化不掉,那麼便無法為此地帶來和平。


引導眾生學習真理,不要用什麼規矩來限制,任何信仰都可以是入道的機會。一個人的相信,并不在於某些文字上。就算不信輪迴,也必定相信永生。如果你用某種角度來引導道親,或是以你認為的角度來成全道親。


當遇到困難,你就會覺得是永遠的瓶頸。不要祈求你的任務,相當於你的力量,你的力量應該相當於你的任務。每個人都有力量,力量的啟發來自於你對道的相信,也來自於你想要犧牲奉獻的決心。


若你心靈不能找到平衡點,你永遠無法取得外在的力量。你若能讓道親在你身上看到平安,道親必定相信真理無所不在;你若能讓道親在你身上看到祥和,道親必定相信你修的道是真的。


不要問修道是什麼,應該要問我修道的心是什麼?一切的結果,沒有人能夠為你論斷。仙佛所說的話,是給願意改變的人,作為信受奉行的根據。若想混一口飯吃,任何道中的資源,都是你累積罪惡的根據。


各自的前程要各自把握,只要能把握真理開拓的宗旨,來掌握你修道的存心,做你該做的事,絕不碰觸你不該做的事,那成功就有希望。


問:如何落實天性教育?


只有身教才能夠以德行來感召。今天,前輩者如果站著,你不敢坐著。前輩者做一天,你不敢只做半天。前輩奔波勞碌著,你不敢安逸享樂,你有真的這樣子去做,你的後學會是你的印記。


由於你真心的做,不這樣做心不安。你從前人先賢的典範上,聖經經典的教誨上,別人的提醒上,你知道自己該怎麼做。而你也成為一部活生生的經典。你的道親,你的後學,他們的天性也會被引發出來,他們不這麼做,也就心不安。


問:如何有道?


一個人的身上有道、有至誠,是從他明白什麼叫做善而來開始的。這個善就是真誠處事、所做之一切都沒有權謀,只是本性的流露而已。你覺得這樣好,你也知道這個好才合乎自性,所以你照這樣說,照這樣做。


而不是有所目的,才來這樣說,這樣做。如果你真的明白什麼叫做合乎自性、率性而為。用這樣來至誠、來修、來做。那麼你會很自然的用這樣的道,這樣的誠心,來對你的親人,對你的父母。


有的人跟朋友非常要好,可是一回到家裡,就罵他的父母,那麼他跟朋友的要好,是合於道嗎?有的人表面上很孝順父母,但其實他的尊敬都不來自於他心裡面真正的誠意,只是想要博得名聲,或者是另有目的。


那麼他對父母的孝順是真的嗎?有的人做什麼事情都十分的熱情,想到了就去做,可是他并不明白這一到底合不合於自性,那麼他去做這些事對嗎?這段話就是,你無論做什麼都有個根本,未來修辦到的過程更是如此。


問:有個性的人,就不能夠成道嗎?


天地間的萬物,哪一種學科,不是有道的成份在裡面呢?而那一種性格不也是從本性當中流露的呢?只要將性格、個性發揮到極致,流露其本然,一樣都可以成佛。并不限定一定要外表謙謙君子,行動畢恭畢敬,才是成佛的要素。


如果一定要文質彬彬,那古來多少豪傑、禪師,多數都是瘋癲作樂;有幾個還是殺人如麻,但是為何都還能成佛。今天大家竟然要修道了,就要了解一點,要依照你現在本有的性格加以調整,然後發揮極致。


有句話說:高度肯定自己的價值,中肯評斷自己的優點,低調對待自己的聲譽。這就是聰明人了解與反省自己的做法。大家過去所看見的諸佛示現教育的一面,都有其不同的性質,多多少少都含括了在過去祂應身人間所示現的性格與作風。


你在人間是什麼樣子,即是死後,你還會是那個樣子;假如在人間你應該改的,尚未改得完全,改得正確,你在人間的執著,死了以後還是那個執著。今天的你,即使改了名字、去整了容,但你的個性依舊存在,你就是這樣的個性。


即使一位演技精湛的演員,他能夠扮演各種角色,將戲中的任務表演的淋漓盡致,但是這是揣摩來的,而不是真正的他。卸下這些戲服,這些面具之後,他還是本來的他。仙佛們的示現,有其啟發教育眾生的作用。


而你現在的性情,有沒有啟發眾生的作用呢,或者只是給旁人做個警惕呢?不要認為人只要兩腿一伸,氣息不在,你在世的習氣就完全都淨盡了。生是執著人,死是執著鬼。這一世不改,下一世你還要繼續這樣的個性,這樣的性情。


甚且還要再面對相同的人事物、相同的課程。在繼續歷練、再繼續學習、是要早點把學分修完好,還是一世又一世相同著重複的課程呢?


宇宙真理聖道學院

Copyright 2017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