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02:聖道收圓

第三十回 六波羅蜜

作者:大寰宇宙高真   来源:大寰宇宙高真   阅读:596   评论:0

第三十回_六波羅蜜


第三十回  六波羅蜜

 

菩薩六度萬行謂之六波羅蜜,能否以六波羅蜜到達彼岸?必須實際落實方得受用無窮,為何稱之為萬行,就是要落實上萬次以上,一直到無為為止,才真正具足真功實德。並非沽名釣譽修持。

 

第四度 精進懈怠

 

◎一、斷精進–斷精進是要快刀斬斷一切不良慾望習性脾氣,欲斷除此慾望習性脾氣,必要以精進心進入修持淨化階段,尤以人較容易懈怠,就會阻擋成佛之精進心力,持斷精進,自然能快速斬斷煩惱而進入清淨修持。

 

◎二、修精進–今生能入於宗教修持乃是累世有修,能成為道場一份子,必須具備有善良種子,以此殊勝因緣而推廣至他方,並廣渡眾生結善緣,以至對修持進入修精進,不斷努力推廣方能達成。

 

◎三、求化精進–求化精進是能以斷精進、修精進而真正進入智慧不輟境地,要有具備上求智慧能量與資糧,方能充實自我含藏來下化眾生,能否上求下化?只要精進累積資糧、願力、必可達成目標。

 

第五度 禪定渡散亂

 

◎一、心定–心定才能身修,作為修持依據,心若不定,必心猿意馬,而不能把持,故身體同外界相互結合,必不可受外界左右「心之清淨」,因而心之定正是:禪定內緣。

 

◎二、身定–身受於外境所驅使,方能成就身體各部之行動應對;也形成身業障阻礙諸多良善因緣,而造下了惡業。正是接觸外境時,七情六慾全部浮現,而壞了最初清淨本體了。

 

◎三、意定–意定,要自在無垢,首先要清淨心靈,才能淨化意念。意之動即念之動,亦是心之動,三者息息相關,必要留意五蘊之起心動念,待人處事不可落入於計較比較,一切真誠無為清淨。

 

心為內境,禪定就是要把「心、念、意」這三者合而為一,即能把心定淨於無念之境界,成為禪定功夫

 

第六度 智慧渡愚痴

 

◎一、生空智–人之修持經驗,學會運用如宜即是智慧成長,人有聰慧愚蠢之分,其間同外界接觸,能真正以智慧修持者,稀也!皆是以盲引盲,又無法真正入於修持境地。

 

一般修子都只在口上言修,內心卻受外境污染,時常遇到瓶頸阻礙就怨天尤人,其實一切皆在善惡因緣所造,萬法唯心唯物(己),生空智已能體悟此生一切皆空,故不被任何人事物所影響,一切也只是時間過客而已。

 

◎二、法空智–萬法乃對治不良心態所演繹。心若空,法亦空,以修持有為法而能行無為法;一切作為能以大乘菩薩行者理念,作為一切因緣觀、法性觀空,所有因緣皆自然法則,能否放下心?看開即是!

 

◎三、一切智智–真如本性即是佛本來,眾生皆具佛性,能在「一切種智」,入於「一切智智」真如清淨無垢自在且無為,就有如實「大智智」開展。智慧中的智慧,正是由菩薩道提昇至佛道所具備的條件。

 

「六波羅蜜」所成就,達至「涅槃」本來,人生必須通過因緣法則,來成就自己,更要成就眾生,提供對「六度波羅蜜」彼岸超越。行持提昇,以小乘修持漸而入於聲聞、緣覺,再入於大乘菩薩覺有情。

 

自求上智慈悲心,作為下化眾生資糧,;覺有(悟)情菩薩行,正是菩薩救渡眾生慈悲之大願力,通過普渡眾生,覺悟世間一切有情,故以見、聞、知、覺,來接引眾生回歸。

 

彰顯佛性,必要按部就班,一步一步往上提昇,才不會憑空入於「魔性」虛幻,眾生若不具「頓悟資本」,必要按部就班來行持,對自己就會有往上成長、提昇、超越,成長的效益


宇宙真理聖道學院

Copyright 2017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