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06:聖道唯識

第三回 不求功德

作者:大寰宇宙高真   来源:大寰宇宙高真   阅读:382   评论:0

第三回_不求功德

 

第三回  不求功德

 

人類眾生因有潤生活動,也就會有各種事務來賺取通貨,是以個人在事務中的所作所為,來分判善惡、是非、對錯,也對每位眾生皆以個人利益潤生來行使事務。但是若對事務過於計較,為了利益埋沒良心,即會產生很多的惡緣果報。

 

又將原本善良事務,在計較得失過程中,往往爲了成就自己的利益與權勢,喪盡天良的把他人出賣,也讓他人遭逢厄殃,又在造罪過程中促使業因果報形成,未來受到苦磨報應的程度會是如何?

 

更難了知在業果來磨之時,就無法化解因果苦報的償受;故宗教所教化:正是輔助社會教育、學校教育之不足,也因為宗教,能把一個十惡不赦頑劣之人,改造成為一位「修者與覺者」。

 

所以進入於宗教教化,就是要從內心靈性來淨化,應將不良習氣棄除,懺悔過往惡行來痛改前非,就給予有修想要調整者來成就,成為有用大才。經由真理教化教育,就能獲得良好智慧,更把自己往昔諸惡業,作迴向化除。

 

人類所造業障,皆由無始「貪慾、嗔恚、癡迷」,必要將三毒淨化,并常常發出善良心念,就可讓眾生減少造業機會,將往昔諸惡業,經過宗教洗煉與薰陶後,就能把世上不善之人,改造成為善德有用棟樑才。

 

「人生無常、世事無常」,人類生存空間正是無常交替,如何淨化心靈成就永恆清淨?就會進入「無為修持」的過程,讓心靈能契合宇宙、虛空、無極、昊天和天地萬物合和爲一。我即是宇宙萬有,宇宙萬有即是我。

 

在宇宙虛空恆長,相互比較之下,私我顯得多麼渺小!也在入於宗教教化之後,必要發揮愛心,往大公無私的良善方向修持。正是激發自己良能良知,促成眾生入於修持階段,就有氣質與習性的淨化修整。

 

也在經典所教導的「布施」,深植而牢不可拔,為了福報而布施觀念,根深又蒂固,此種欲達成無為而為的觀念,也就很難。在對每位眾生進入宗教教化修持,經常會以功德福報而作修持。

 

又在六波羅蜜多更以「布施為第一度」了。也就加深了布施的重要性,欲破除此思想觀念,恐怕很難以實現。又如何建立無為思想而行功立德?甚且對作善事、作好事、有好報之思想觀念都要淨化之,又為何會這樣?

 

有好即有壞,有善即有惡,也因此存善心行功立德,能實際得善果好報,反之!存有惡念又作惡事,必遭惡殃來磨,此乃千古不移真諦。對初修眾生,必教導其行善觀念,行善的種種好處和利益。

 

然而修持一段時間,若一直對行功立德期盼能得福報,此種就已脫離了「無為」之思想觀念;修子應當把所有的功德全部忘記,而且不留一念之功德相,對「身、心、靈」三者才能真正有所提昇。

 

倘若停留於【爲福報而行功立德】,即似「梁武帝造寺蓋庵,為功德所執著」,必因執著功德而產生愩高我慢。如此容易讓自己進入魔道,故有所求來行善布施可成就福報,而無所求才能成就大德性、大福報和大陰騭。

 

宗教修子若以行善能有功德,作惡必遭惡殃,此種道理只是適合初入道場之初學層次,修持若進入真修層次,必要以「無為清淨來行功立德」才能往上增長。行菩薩道皆不可滲雜任何思想觀念,才是真正作為一個,標準真修實行者。

 

必要能真正來為有情眾生謀福祉。即不求功德,甘願犧牲,願意奉獻,甚且!連犧牲奉獻的念頭都沒有,才能具足真功德,必要了知仙佛菩薩,皆是無私無為行徑。正是沒有為功德作廣渡眾生觀念。

 

真修實行者,必要破除此一觀念,才能作為真理教化成就佛性根本,倘若已修持一大段了,尚且還為追求功德作為,也只是下一世福報而已,能真正不為功德,才是此期真理教化所具備思想觀念。

 

一切法界眾生,必要先破除「行功立德」此一關卡,才不會障礙自己,就能長遠甘願施、甘願捨、犧牲奉獻,亦給予自己在真理教化過程中,能真正落實修持潤生受益提昇。


宇宙真理聖道學院

Copyright 2017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