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白陽法藏

文禮章

作者:大寰宇宙高真   来源:大寰宇宙高真   阅读:2095   评论:0

文禮章


為什麼禮節是用中文的?


白陽仙佛慈悲曰:


現在禮節仙佛的名號全都是中文的嗎?有些是,但有些并不是。每一位仙佛祂的成就,依照祂當時的因緣,他那一世那一生成就的名位;  上帝賜給所有的靈依據自己的位格來成就。所以必定依照祂哪一個成就才有一個名號。


而這個名號自然會引起感應,就像高頻率會使玻璃破碎一樣,聲音的頻率也會引來相同的感應。所以仙佛的名號其實是一種感應,不一定都是某一種語言或文字,只是那一個發音而已。


至於把名號套用在中國儒家舊有的禮儀上,那是因為應運的關係,至於這些禮節的解釋,則不必拘泥於他故有的語文。但是,既然修道人在修行過程中願意追隨聖賢的腳步,那麼,應該心裡常常紀念著聖佛的名字,來做一番的祈禱感應。


因此,就這個音去學習念佛號還是很必要的。



在特別的節日里,都會有特別的貢品來敬拜  上帝,為什麼呢?


白陽仙佛慈悲曰:


為什麼會在特別的節日裡面,拜一點不一樣的?大家可以好好想想,特別的節日裡面因為習俗的關係,都會吃一些特別的食品。如果你有比較好的食物,或比較特別的食物,會不會拿給你的父母吃?


所以說供奉這些食物應該沒有任何規定的,只是很自然的人間有什麼慶祝,有什麼節日,自然就會些應景的食品來供奉 上帝。其實也不必在佛堂的獻供節日過於強調東方習俗的節日內容。


如果道親有問題,為什麼會有特別的敬果或月餅粽子等,其實只要向他們說明自己很自然的那一份心而已。至於其它四大典種種,就是能夠再天地萬物的起承轉合當中,都時時感恩,時時祭拜  上帝而已。


能夠把這一份心讓道親都了解的話,相信不會像大家所遇到的這些問題才對。只是過去過於流於表面習俗膚淺的解釋,才會造成種種的疑慮產生。但也藉由道親的疑問,讓大家了解自己在做這些供奉儀式的存心與觀念。


道中很多禮節,是附會上去的比較多,當然大家要拜或不想拜,仙佛都不會說什麼,只是大家可思考看看,一般對中秋節來說,以身為後學來說,就是  師尊老大人圓寂的那一天,如果因為  師尊老大人才進行大典的話,那麼在之前是否有中秋節呢?


之前中秋有沒有拜拜?在節日慶典裡面,辦不辦活動其實不是很重要,但是千萬不要把節日活動當成一種手段,只是用此來讓道親有好感,而能夠參與學習。所以節日慶典不是手段,而是互相取容納彼此之間的文化,並且互相尊重,互相注重。


日後對道場的節日慶典文化,還有平日慶典也好,都要互相了解,如何從這些特別的節日裡面,去追溯到節日本身原本的意義與內涵。再說了,東洋和西洋的節日,一般都有三個象征。


第一就是它的臨場戲劇形式,第二是它的歷史背景,第三是它在社會脈絡中所處的地位。這些節日,其中的象征性,中和了信仰,神化了人們追求的意義。必要看清楚象征背後的真實意義,其實這些象征不過是一種意義上的媒介,所以不可淪為媒介的偏執著。



身為修道人對西洋節日,中國節日應抱著何種態度?


白陽仙佛慈悲曰:


一個國家的文化是從哪裡形成,又從哪裡延伸?意思也就是說,國家的文化形成是來自國家宗教的信仰,而由這些信仰來延伸不同的節日。比方說:當初復活節和聖誕節,一開始就是西洋的節日嘛?


是不是從中東傳過去的呢?耶穌是在哪裡出生?這些節日是紀念誰?那他們紀念的是一位中東人,在紀念中東的文化嗎?這些都可以好好的探討一下。大家可以思考一下,基督教一開始有人認同嗎?為什麼從開始的不認同,到現在不僅認同,連節日都接受!


是不是他們已經建立一個信根來讓大家信服?重點是,如何讓道親建立信根,他們才會對道中的種種節日獻供有所認同。固然解釋很重要,但是客觀的立場更重要,主要就是讓大家建立良好的信根,只要大家相信,自然也就接受道中的節日了。


然而或許又有人說,為何都是拜東方的節日呢?是否可轉拜西方他們所熟悉的節日?那大家有沒有想過,他們所謂的西方節日究竟是要祭祀還是要慶祝?道中所拜的也必須要認清楚是祭祀還是慶祝?


所以這裡要強調的是:大家是否有一種錯覺的分別,好像意味著東西方所拜的  上帝是不同樣的?所以在節日文化中,各自互相強調各自的  上帝。大家可以想想看,是不是一直都還有這種分別  上帝的觀念?


所以說節日必要分辨清楚,什麼是祭祀,什麼是慶祝?而且如何讓大家建立公平和可信賴的信根。這些重點如果可以拿捏的住,其它小節也就不必過於計較了。所以無論是在西洋還是東洋的節日,先了解這些節日的意義。


辦道人員也可由此來學習這個國家的文化背景,并融入他們的民情風俗,也可了解這個國家所有的民族文化的演變過程。同時也讓此地此人來決定如何融入  上蒼的核心使命和責任。就所相信的來計劃道務之流程。以讓大家對節日一事都能彼此認同,相信,最後共同學習實行。



四大典,三大節的意義?


白陽仙佛慈悲曰:


過去四大典的祭祀都是依照春夏秋冬季節而行,同時也藉助節氣春夏秋冬四季的變更,來感恩  上帝,懷念  老母。這是中國古來就有的法制,所以道中也就藉此來表達對  上帝的一份赤城之心。


三大節則是依節氣行祭祀之禮,使人能遵循天地節氣的變化,調節七情六慾,所謂人發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雖然說三大節日里各有歷史淵源,也有慶祝的意義與價值。但修道人不只是為此而已。


更是為了效法天地培養正氣來祭祀。過去神州道場的節日禮節,不只是在元旦初一,初五,求  明明上帝和祖師們的開示以凝定道務方針。在四大典三大節等的禮儀當中,也都會有如此的請示。


也就是藉著祭祀上天,說出為人的難處及疑惑的地方,希望藉此能得到上天的只是。而如今時代已經變遷,淵源有異,法門方面自然就會更換,但意義絕對相同。



仙佛為什麼有很多佛號?是同樣的靈性嗎?


白陽仙佛慈悲曰:


在天地初開的時候,其實所有的靈都源自于一個靈,那就是來自  上帝,但是,上帝就是要人在修持過程中,能夠因為他自己被分離出來的當中,來成就他獨特的地方。靈體越來越分化,越來越能創造更多的過程價值,未來也就越來越多元了。


雖然分化出來的靈體剛開始沒有分別,但是在各自創造的過程后,也就有他各自獨特的地方了。神恩是在聖靈,但是道之能量成就了肉身,藉著肉身的所作所為,每個人最終都必須要依照他所作的善惡來臨受相當的報應。


所以天使反對自殺,魔鬼更反對自殺。因為他們都領略出肉身的重要。而靈魂要依靠肉身,才能創造出最大的奇跡或悲哀。所以肉身依靠靈性,靈性依靠肉身,成就一體才能夠有不斷獨特的創造和體驗。


同樣的靈,必要依賴肉身來不斷體驗,不斷創造。就像雪,雪花,是不是每一片都不一樣呢?但我們都統稱為雪。很多人對聖靈或對靈的應化頁都是這樣,都有統稱的方法。但是卻又他個別的獨特和價值意義。


對於雪,我們會直接稱之為雪,但是愛斯基摩人稱雪的名稱至少有二十多種,因為生活在冰天雪地里,各種地方背景的雪都有不同的名稱。所以我們聽到很多仙佛的各種名稱,其實就像愛斯基摩人講雪一樣,你可能當下沒辦法了解,但是那都是雪,只是雪都有各自的獨特性罷了。



文禮中的舉眉齊和全獻有著什麼意義?


白陽仙佛慈悲曰:


一個妻子要讓丈夫享用午餐的時候,她會將飯盤雙手到端到和眉毛一樣高的時候,這就代表她對丈夫無限的恭敬。道中舉眉齊的意義也是如此,目的就是尊敬  上帝高於一切一樣。所以文禮的每個動作最終也只有一個含義,那就是正心誠意。


那如果非要分析沒一個動作的意義,其實不論是作揖,跪或者叩首,都是表明了人對  上帝至高無上的敬意。譬如佛家有五體投地,為什麼呢?因為他覺得真個身體都要奉獻給佛一般的犧牲理念,所以才會五體投地,也就是非常尊敬佩服的意思。


至於全獻的意義,每一柱香都代表著對仙佛的禮敬,一位仙佛有幾柱香,連同好幾位仙佛總結而成的。過去的早晚獻香,原本也是像請檀的模式意義。但是後來為了方便大家在聖凡兩修,能夠用更簡便的方式來祭祀  上帝,所以一次將所有要獻給哪幾位仙佛的香,來個全獻。


三十柱香當中,就有分別對  上帝的獻香,和其它  仙佛的獻香。只不過一次把它融合在一起全獻。至於百柱,就有圓滿,至誠的意義在裡面。



為何在獻香的過程中,念佛號老是出差錯?


白陽聖佛慈悲曰:


潛意識有其自然的思維運作,但是如果人經過自己的意識形態來破壞的話,自然就阻礙了自然的慣性定律。人要出神才能入神。如果一個人沒有辦法忘記自己的意識形態,那便無法探索潛意識原來的奧妙世界。


所謂出神,就是出於識神,入神就是入于真神。所以獻香過程中,必要將妄念和雜慮釐清。你才有辦法集中思考來解決每一項不可能的任務。如果學會了一件辦事的方法,那就構成往後的經驗再度運用了。


所以如果能端正辦理事務的心態,那也就會延伸出很多智慧,這樣就是從原來的潛意識過程中來延伸自己的修為與修行。過去有一個實驗證明,嬰兒到了九歲以後,就不再有自我學習的能力了。而真正的學習空間也就減少了。


我們思索一下這句話,其實我們所學的,只是不斷在開拓過去我們所學習的東西而已。在這一生,我們不斷的學習,也只不過是不斷的拓寬而已。只是過去我們所學習的一點點表明,在未來人生中,要慢慢深入累積。慢慢的增加而已。


真正的學習,包括視野的開拓,心境的提昇,其實并沒有年齡或思想上的限制。而為何修道人越修越古板,越修越執著,越來越不會逆向思考,原因不過就是無法謙卑繼續學習而導致不能自我突破。


所以現在的所作所為,也都是過去的所作所為,只是不斷的重復而已。而學習的方式,在年少所學習的,到步入中年或老年,用的還是那一套,所有的處事,講話,態度和存心觀念都是如此。只不過在不斷的學習當中,不斷的深入突破。


所以一個人如果少了一份謙卑不斷學習的心,那在未來也就造成自己人生的包袱。最後也不過一直再增加自己心靈的負擔而已。



辦道人員為什麼一定要理平頭?


白陽仙佛慈悲曰:


大家對理平頭這個背景有追根究底過嗎?原因很簡單,記得那個時候是清朝時代,人人都要留辮子。後來國家起了變化,一個革命就把辮子減掉了。原本大家都留著辮子,突然剪掉了,那頭髮剛開始一定很難看。而且之前留辮子的時候,額頭都是裡的光溜溜的。


所以剪了辮子後,前面光溜溜,後面頭髮亂七八糟的,能看嗎?所以那個時候的前輩者才說,要嘛就剪個光頭,不然就理個平頭。而平頭看起來也比較整齊。所以那時候的中國人幾乎都是光頭或平頭。沒有一個例外。


其實當時平頭也不是道場規定的,而是時代的不同與更改,而此種文化也就流傳下來了。如此一代傳一代,自然而然道場也就將這種當時的文化傳到現在了。而當初  師尊傳道時期,為了開班,教育和普渡。所以理個平頭也方便大家整理儀容。


那時代的前輩者的慈悲,犧牲,甚至有的頂劫了。其實將這小我的身體來做道基,道根而延伸道途。此種犧牲也就不算什麼。但是至少有一個道源能夠留住。相信這種事跡大家多少都有耳聞,也都閱讀過。


所以以後身為壇主人才,留了這顆頭其實也都是追思過去前輩者犧牲奉獻的精神。而留著平頭能夠作為開道佈道,成就眾生而完成一大事的使命愿力。所以大家對這份精神都非常了解。也都願意學習。


但面對新舊道親,或者是準備學道的後學們,大家還是用原因之二來引導他們,這樣彼此也就比較輕鬆一點。原因之二就是:方便,捨棄我相,從頭開始,不退流行,整潔,免得蓋頭蓋臉不方便,和節省時間金錢。



道親不學禮節應該如何引導才有效果?


白陽仙佛慈悲曰:


道親究竟要相信道?還是相信禮節?那道親要用你的方式來學習成長,還是按照他們實際所需要來成長?道親不是不想學禮節,也不是不想聽道理。其實他是出於你們對他們的不了解和排斥他舊有的觀念。


其實你不喜歡的就不要給別人,甚至有時候你喜歡的,對方也不一定需要。未來的重點必要放在怎麼樣讓道親來明理,并真正能超生了死。入鄉隨俗是引迷入悟的途徑。所以這只是一個法門,卻不是終點。


途徑可以多變化,但終點只能保持一貫。所以用什麼方式引導,端看大家的智慧,但必要注意道親的尊嚴及事後的引導及關心。不要淪于流俗教化,而變成世俗的活動去了。



辦道人員可以參與跳舞唱歌等社交活動嗎?


白陽仙佛慈悲曰:


其實任何活動,都還是要看個人的心態。但是如何在這當中做自我調節,這就是個人尺度拿捏的問題了。如果你自己認為在修道當中,為了讓自己的念頭更潔淨而不適宜參與太多社交活動,那麼就減少。


但如果你認為在社交過程中,不會離開修辦人員的本分,那麼也就不用過於刻板。過去聖人賢哲也有很多自然的休閒生活。但是所有的休閒生活但是觀賞自然而讓自己的心境開朗明朗。


所以如果在休閒的社交生活中,不是以觀賞自然界為存心,而是迷惑在聲色惑利的人際社交下,也就比較容易沉淪而失去中道。


相关文章
本类更新
本类推荐
本类排行

宇宙真理聖道學院

Copyright 2017-2024